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翻译批评

发布时间: 2019-07-05 09:06:1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由于语用的差异,使得有时候在一种语言中很难找到与另ー种语言相对应的结构和内涵,这时人们很难做到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两者同时对等,在ー些特殊的翻译实践中,比如地名、道路名称等的翻译,人们有时候只考虑源语的语言结构,按照源语的语用习惯作翻译,人们常常用汉语拼音翻译中国的ー些地名就是ー个例子。至于在景观标识名称的翻译中什么时候可以按汉语拼音直接翻译,具体有什么标准, 学者们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如果生硬地寻找表面意义上的对等,把凡是有“龙”字的名称都直译成“ dragon”,那么就会达不到吸引外宾的目的,因为“dragon”在英语文化里有邪恶的含义, 倒不如直接音译过来。


4.2 直译和意译的景观标识名称的语用等效问题

表4还显示,在直译的标识名称中,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方面不时接受的比率分别为.189和.147,两者Z检验的结果为1.17, 显著性水平只达到.21,其差异可以忽略不记。这说明直译出来的标识名称无论在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方面都很容易出问题,在意译的标识名称中,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方面不可接受的比率分別为.273和.121,它们Z检验的结果为2.71,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03,差异显著,表明语用语言方面的不可接受率比社会语用方面 的不可接受率明显高,因此,在意译中t人们更应该注意语用语言等效问题。但是,表5的Z检验表明直译和意译的不可接受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清楚表明,在用直译和意译方式翻译景观标识名称时,译者应当特别注意译入语的语用知识,即译入语不同结构的外延、内涵、表达习惯及义化价值观念。


以上是从横向比较音译、直译和意译的语用等效问题,接下来从纵向比较分析标识名称翻译中的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的等效问题。从表4我们看到,在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方面受访者表示不可接受的标识名称的数量分别为31和20,比率分别为.186和 .120。它们之间的差值为.066,也就是说,前者比后者髙了6.6个百分点,但是两者检验结果的Z值仅为1.32,显著性水平只达到 .09,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记。这样的结果说明在翻译中,无论是采取直译或意译手段翻译景观标识名称,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都应该是被注意的对象。从语用语言方面看,人们不会接受把“五福塔”直接翻译成“Five Fortunes Tower”,因为它不能表达出“a tower that gives good luck if you climb it”的语用含意;所调査的景观中标识牌“桂林碑林”在不同的地点有四个英语对应名称,其中只有一个采用了意译的方法:The Forest of Guilin Stone Inscription,它的可接受率为66.5%,比其他三个采用直译的名称的可接受率都高,因为其他三个采用直译的名称都用了“ stele”一词。这个词专指刻有关于古希腊文字或图案的石板或石柱,普通的英语本族人也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社会语用方面,译者应该注意译入语的社会语用习惯,不能都按照源语的语用习惯翻译。最典型的是汉语中的ー些文化形象,如龙、牛、狮等在特定的源语环境下有特別的语用含意,而在目的语环境下则可能没有这样的含意。因此,把“木龙洞”、“白龙洞”、“龙脊洞”、“白龙桥”、“白龙井”、 “龙脊亭”、“龙古渡”分別直接翻译成“Wood Dragon Cave”、“The White Dragon Cave”、“Dragon Backbone Cave”、“White Dragon Bridge”、“White Dragon Weil”、“Dragon Backbone Pavilion”、“Wood Dragon Ancient Ferry”等,就会造成语用含意的改变。


这里的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在翻译景观标识的名称时,人们应该注意到语用的等效问题,特別是那些人文内涵丰富的景观名称更需要注意源语和译入语的社会语用知识,并且能够把源语的社会语用知识体现在译入语中。


以上我们一方面说明,翻译景观标识名称时要注意源语和译入语的语用习惯,另一方面说明,采取音译的手段翻译一部分景观标识名称时可以不考虑译入语的语用习惯,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音译在景观标识名称的翻译中只是ー个特例,大多数的名称都要通过直译和意译的方法进行。因此,总的来说,还是应该考虑语用等效问题。但是,能不能或者说有没有必要通过对标识名称的翻译把与其相联系的所有源语语用知识都体现出来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上表4清楚显承,受访者认为有151个标识名称需要做进一步的英语介绍,这说明了多数的景观具有深远的文化历史背景,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标识名称上把所有这些关于文化来源的语用知识都呈现出来,而应该有另外的资料介绍这些名称背后的东西。 在三种翻译技巧中,受访者认为音译出来的名称需要介绍的比率最高,为.9230这说明游客能够尊重目的语的语用习惯,但是,由于对目的语缺乏了解,不能从名称上知晓其大致来历,因此还需要 有额外的介绍。其次是意译,需要介绍的比率为.909。这表明翻译人员对汉语和英语的社会语用的差异考虑得不够,以至于游客不能理解这些名称的含义,所以需要介绍的比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从数量上来看,在直译中需要介绍的名称比在音译和意译中需要介绍的名称的总和还要多。一方面是由于直译出来的标识名称比较多,另ー方面是由于采取逐字翻译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把名称的语用含意表现出来。最后,对标识名称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使把标识名称的语用含意在译入语中表现出来了也还是不够的。它不可能把名称的人文历史来源都能说明清楚,因此做另外的介绍是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