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翻译批评

发布时间: 2019-07-05 09:06:1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语用学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支配的社会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


语用学


语用学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支配的社会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发现语用规律。由于它揭示了一系列长期为语言学家所忽视甚至有意回避的语言和言语现象,并试图确立科学地阐明这类现象的方法,大大开拓了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途径。


举例

(1)引言

在长期的探索中,人们对翻译形成了这样ー个看法:翻译实践是ー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应该以译入语读者为服务对象。最终的结果应达到: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源文读者对源文的理解大致相同。这一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得到了一定的实践,高永伟就根据英语国家的语用习惯,指出“亚洲四小龙”应该译为“ the four Asian tigers” 而不是“ the four Asian dragons”;文军等通过调查研究证明了旅游翻译标准也应该遵循Nida的等效理论。他们对四川、重庆、深圳等部分风景点的门票和导游图的英语介绍做了问卷调查,发现那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介绍通常都受到来自英语国家旅游受访者的质疑;霍光利和王秉金也认为在旅游翻译实践中人们应该注意译入语的语用因素,翻译出来的语言要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不应该把旅游翻译实践等同于考古、历史与民俗方面的翻译实践。近年来,学者们注意到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有时很难做到既要保持语言形式相近,又要保证语用含意不变,因而提出了语用翻译理论。叶苗运用语用翻译理论对旅游翻译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发现有关语用含意、语用等效、语境效果关联和语用策略等理论对旅游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何自然从语用学的角度指出几乎没有不可译的现象,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源语暗含的语用含意用合乎译入语的习惯表达出来,特别是把诸如汉语的歇后语翻译成英语时更要这么做。但是,钱冠连认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看,翻译时不必把源语隐含的语用含意表达出来。那么在旅游翻译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源语景观标识名称的语用含意?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采取实证的手段,以广西桂林市八个景区167处标识的英语名称为样本,以英语国家的旅游者为受访对象。分析这些名称 的可接受程度,从而形成我们对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语用等效问题的观点。


(2)主要概念的操作定义和分类

2.1 景观的标识名称

景观的标识名称是指旅游景医中的山川水榭和花草树木等名胜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刻在石块上,或写在牌匾上,但是它并不包括关于这些名字的具体介绍。例如,“七星公园”就是关于某个特定景观的标识名称,不包括关于该景观的具体来历、发展过程以及规模等方面的介绍。


2.2 翻译的语用等效

翻译的语用等效指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首先根据源文以及源文的环境领会其语用意图,然后根据译入语的语言、文化和环境尽量把源语的这种语用意圏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出来。在这ー过程中,如果源语的某个结构和文化形象在译入语中有相同的对应,而且在相同的环境下也有相同的语用含意,那么人们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手段;如果有相同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但是在相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语用含意,则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如果语言形式、形象和语用含意都不同,则釆取意译的手段。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

该研究要回答这些问题:(1)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是否都要考虑到语用等效?(2)如果有不需要考虑语用等效的,该作如何处理?如果宥需要考虑到英语语用语言标准的,它主要应该体现在哪里,社会语用标准又体现在哪些地方?(3)如果在标识名称的翻译上考虑到了语用等效问题,能不能做到完全的语用等效?如果不能,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