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6. 汉英语篇翻译的多重认知世界
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是在其体验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且是动态变动的。同一语言文化系统内部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共通之处很多,特别是在ICM方面。分属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差别也很大。翻译过程是在多重认知世界互动中实现的。首先是译者的宏观认知世界(图1下部 的“译者认知世界”,既含有汉语语言文化成分,又含有英语语言文化成分,二者存在重叠。译者的认知世界中包含对翻译的规范、惯例和规则的认知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翻译过程涉及的影响因素都要通过译者的认知世界才能发挥作用(图1中表示的互动关系)。原文语篇中的“现实世界”也必然是作者认知世界中的“现实世界”在汉英语篇翻译中,原文和译文的微观语言世界与认知世界是互动的,汉语文本与译者的认知世界发生互动而成为原文语篇,语篇内容也会丰富或者调整读者的认知世界(ICM和背景知识译者对英语语篇的建构也是在认知世界中实现的。汉英语篇翻译的认知原则是追求英语译文文本与汉语原文文本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动态最佳相似性。汉英语篇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建构与英语目标读者宏观认知世界以及和汉语原文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一致的英语译文语篇微观认知世界及其英语文本实现。句子层次上的微观认知世界是语篇认知世界的成分,这些成分整合成为语篇的认知世界。译者在构建英语译文时,也是以对他心中的目标英语读者的认知世界的预测分析为基础的。语篇翻译认知世界的观点和前文的体验认知观、多重互动观、主体性、创造性、概念整合、语篇性等紧密联系。因此,分析语篇翻译离不开对所涉及的多重认知世界的分析。翻译中多重认知世界的互动也说明,对原文的解读和表达都是有限度的。
7. 汉英语篇翻译的动态变量网络
翻译不是写出与原文文本具有同一性(identity)的译文文本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诸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图1部分地显现了汉英语篇翻译中涉及的一些主要的动态变量(影响因素) 和它们的互动网络关系。图1中所表现的只是针对汉英语篇翻译全译形式的一种理想的对称性状态。实际上,除全译形式外,还存在很多其他的翻译形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各动态变量在网络中所占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完全一样的,因而图形不可能是完全对称的。译者在翻译之前应充分分析、权衡这些变量的关系,才能根据翻译的基本原则制定针对某一具体原文文本的、恰当的汉英语篇翻译策略。
8. 汉英语篇翻译的句法主导的翻译方法
中间的虚线圆圈内表示的是句法主导的翻译方法即句法翻译法的应用。笔者把这一部分置于虚线圆圈内表示这一部分既有开放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一般而言,在汉英语篇全译中,句子是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同时译者应有文本全局和句子、文本互动观念,要求恰当处理句间关系和句子-文本关系。对英语造句而言,句法结构是根本,文体、修辞是枝叶。贯彻句法主导的翻译方法,就是要以句 法结构处理为引领,在句子架构内应用各种翻译技巧,综合考虑用词、修辞等问题,处理好句内成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问题,同时也不忽视句间关系的处理。翻译实践中,我们应本着汉英语篇翻译句子层次四个原则处理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句子关系。图1中,句子和句间的交叉关系表示英语译文和汉语原文的句子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拆句和合句操作,或者调整句子顺序。当然,在翻译实践中,具体情况十分复杂,是否应以句子为翻译处理单位,还要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形、翻译目的等因素来考虑。一些非典型的语篇翻译并不以原文本为主要信息源来构建译文,因此就应当主要以文本为操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