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学翻译过程模式

发布时间: 2017-06-18 11:48:0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翻译由对原文的分析开始,然后进行文本转换,进而再造译语文本。而诺德提出一种全然不同的观点,她提出的翻译过程模式是从分析...


翻译过程的起点是什么呢? 一般认为,翻译由对原文的分析开始,然后进行文本转换,进而再造译语文本。而诺德提出一种全然不同的观点,她提出的翻译过程模式是从分析译语语境下的翻译目的开始的。诺德认为语篇是“交际互动过程”(Nord 12),其模式图示如下:




诺德的模式是首先分析译语语篇的目的,而目的由翻译的发起人决定;其次,将源语语篇分析成与翻译有关的原语成分,再经过转换,最后综合成译语语篇。诺德的模式是一个环状结构,突出了翻译过程的反复性,同时强调了翻译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发起人和译语读者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使其翻译过程模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诺德似乎忽略了‘与翻译有关的译语成分’这一重要步骤,没有这一步,‘与翻译有关的原语成分’转换成什么是不清楚的。”显然,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是不能忽略翻译动机的。从翻译史来看,一个译者的翻译动机直接影响着他对原作的态度和翻译策略,不考察翻译动机就无法真切认识翻译过程的本质。
李运兴认同翻译过程的起点是翻译动机。他说,如果我们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的话,“分析——转换——再造”之类的过程就不完整了,因为交际是从产生明确的交际动机开始的,没有动机哪有交际活动?也就是说,翻译动机(目的或任务的确定)才是翻译过程的发端,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应呈现下图所示的这 样一个过程:


 

以上翻译过程模式是笼统的翻译过程模式,但是,从翻译动机开始考察翻译过程是我们想加以借鉴的,因为不考虑翻译的动机就不能反映翻译过程的全貌。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