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契诃夫作品的译介

发布时间: 2020-05-06 09:07:3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契诃夫的小说早在20世纪初叶起就被译成了中文,清光绪丁未年(1907),吴祷就翻译了他的短篇小说《黑衣教士》。



对于契诃夫,通常可以加上两个伟大的头衔,即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伟大的剧作家。殊不知他还是ー个新闻记者。作为新闻记者,他同样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1890年4月,契诃夫揣着《新时报》发给他的记者证从莫斯科出发,7月初到达萨哈林岛(中国称之为库页岛),调查流刑犯和劳役犯的生活,在岛上呆了 3个月零两天。据他自己说:“在萨哈林岛上,没有ー个苦役犯,没有ー个移民没有和我交谈过”(致苏沃林的信)。归来后,他断断续续用了长达4年的时间写成了《萨哈林岛》ー书。该书是一部新闻调查类著作,是一部文学著作,同时又堪称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1980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译本,名为《萨哈林旅行记》。1997年3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在“新世纪万有文库”中收入田大畏译的契诃夫文集《莫斯科的伪善者们》,其中也 摘译了《萨哈林岛》的部分内容。作为新闻记者,契诃夫的伟大,不仅体现在萨哈林岛上筋疲カ竭的采访中,也体现在回来以后的长征般的写作过程中,甚至也体现在动身前的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中。


契诃夫的小说早在20世纪初叶起就被译成了中文。清光绪丁未年(1907),吴祷就翻译了他的短篇小说《黑衣教士》。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译本。该小说是根据日本薄田斩云的译文重译的,作者的姓名当时被译为溪崖霍夫,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作为袖珍小说在6月间出版。译文后有口译者写的介绍作者的短跋。从短跋中可以看出,日译本是在1904年7月16日契诃夫逝世之后出版的。译者吴祷是我国早期的俄罗斯文学介绍者之一,他除了翻译契诃夫的《黑衣教士》之外,在同一年他还从日文转译了莱蒙托夫的《银钮碑》(即《当代英雄》的第一部第一章《贝拉》)和高尔基的《忧患余生》(即《该隐和阿尔乔姆》)。


接着在1909年,周树人(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在东京出版,其中又收了契诃夫的《戚施》(《在庄园里》)和《塞外》(《在流放中》)两个短篇,书后附印一段《著者事略》,这段《著者事略》是我国最早论述契诃夫的文字。契诃夫的名字早期有吴祷译的溪崖霍夫,后有译为奇霍夫、乞呵夫、柴霍甫,现在通用的契诃夫的译名则源于这个集子。同年天笑生(即包笑天)译的奇霍夫的中篇小说《六号室》(《第六号病房》)刊于上海出版的《小说时报》上。1915年又由上海有正书局印成单行本。 1916年陈家麟和陈大镫根据英译本翻译了契诃夫的短篇《风俗闲评》,分上、下两册, 共收23个短篇。


五四运动后,俄国文学作品被大量介绍过来,契诃夫的作品也时常见于报端刊物。在报纸方面,北京出版的《晨报副刊》,在1920—1921年期间,曾先后发表了沈颖等人所译的契诃夫的《老园丁的谈话》、《神学院的学生》、《圣诞节》、《温珈》(《万卡》)等十几篇短篇。《晨报副刊》在1921 —1922年期间,也先后发表了耿勉之等人译的几篇小说。在杂志方面,1919年第六号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周作人译的《可爱的人》。1920年第8—12号的《新社会》上发表了耿济之译的《侯爵夫人》,5月号上又发表了耿式之译的《泞泥》,同年10月,《小说月根》出版了《俄国文学研究》号外,其中刊载了契诃夫的传记和照片,还发表了王统照译的《异邦》和邓演存译的《一夕谈》(《静诺奇卡》)两个短篇。同时,《东方杂志》上也曾发表过耿济之、胡仲持等人翻译的小说,于1921年辑成专册,作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的“东方文库”中的《近代俄国小说集》第3册出版。1923年共学社编译的“俄罗斯文学丛书”中又收有耿济之和耿勉之合译的 《柴霍甫短篇小说集》。以上介绍的均是散文。1921年,共学社编译的“俄罗斯文学丛书”中又专出了ー套《俄国戏曲集》,其中收有4种契诃夫的戏剧作品:郑振铎译的《海鸥》,耿式之译的《伊凡诺夫》、《万尼亚叔父》和《櫻桃因》。《俄国戏曲集》中的剧本《三妹妹》和《蠢货》、《求婚》、《婚礼》、《纪念日》等独幕剧,都由曹靖华译成中文。《三姊妹》于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蠢货》等独幕剧于1927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微信公众号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