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对翻译过程的批评

发布时间: 2019-06-04 09:20:1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翻译批评的现状看,其研究是ー种“外部过程”和“内部过程”兼而有之的局面,即既有与心理学相关的动机研究,也有从接受译文到...


从翻译批评的现状看,其研究是ー种“外部过程”和“内部过程”兼而有之的局面,即既有与心理学相关的动机研究,也有从接受译文到完成的整个流程,已经涉及的内容包括:翻译的动机、译文的选择、译文过程中诸多考虑、译文定稿前的修订(包括译者自己的修改以及编校者的修订)等,下作ー简介:


1. 翻译动机评论

所谓“动机”,就是:(1)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2)为达到该目的而作出一定的努力,Longman对motive的解释是:a need, desire, etc, that caused a person to act.

参照Gardener和Lambest将外语学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类,我们尝试着把翻译动机分为“综合性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类。前者指译者出于“艺术的喜悦”,或出于“政治、经济或社会的使命感”。而工具型动机指译者出于某种特殊目的而进行翻译,如经济目的、职称目的、获奖目的等。


上两类动机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部分,当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对人生的看法也就发生变化。而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价值比较和价值取舍。一个人做什么及怎么做取决于这种比较的结果。”


“做什么”(翻译)既已决定,“怎么做”就与翻译态度相关。所谓态度,包括这样几种成分:(1)认知成分,即对某一目标的信念; (2)情感成分,即对某一目标的好感程度;(3)意动成分,即对某一 目标的行动意向及实际行动。


态度与动机密切相关。如欲传递异国文化、具有“政治、经济或社会的使命感”,译者如履薄冰,字字斟酌,句句小心,其译品无疑质量相对而言会比较高;倘若仅为稿酬、为名誉,为某些不可告人的私利,则在翻译中“走捷径”,错漏等则不可避免。当然,就是动机再好,若囿于某些客观因素,如译者能力、或能力强而囿于出版社所限时间等,也会影响译文的质量。


关于翻译动机的研究,有两篇文章值得推荐:一是齐邦媛的 《由翻译的动机谈起》(1998:28—39),该文论述了梁启超“因报国乃至救国而翻译”的动机,并另以胡适之、鲁迅、周作人、徐志摩等作为辅佐例子加以说明。ニ是王宪明在《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一书中对《社会通论》的“文本源流与著译动因”作了详尽的研究,作者在本书“结论”中说,“至于著译动因甄克思的动机在于普及政治常识,帮助社会了解政治发展的有关史实及规律。广学会组织翻译此书,目的在于‘化此疆彼疆之私’,‘辟重己轻人之谬’,‘为中国政学名家作先路之导’,希望中国青年一代通过阅读此书,‘洞诸万国五洲A往今来之大势,而晓然于君主、 民主各有其弊,因时闪地,各有所宜’。



微信公众号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翻译补偿界定
  • 下一篇:翻译过程研究简述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