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翻译补偿研究现在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初始阶段。目前尚缺少相对统一和得到广泛认可的翻译补偿定义,反映出翻译补偿研究的滞后状态。总体上看,学界对补偿的界定经历了从模糊到逐渐明确的过程。不同学者的研究侧重面不同,对补偿的界定也存在分歧。迪雷斯利认为,当译者发现原文文本中的元素无法在译语文本同一位置以同样的方式发生时,译者在译文的另一个位置用另一种元素来替代该元素,以保存原文的总体语气,这种翻译程序就是翻译补偿。(It is a translation procedure where translators encounter an elemen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that cannot occur in the same place and cannot use the same form in the target text, but where they can preserve the general tone of the text by replacing this element with another element used in another place.) 这种翻译补偿的定义似乎太狭隘了。多数研究者重视以语义或交际功能“对等”为原则的补偿。通过研究有关资料,可以区分出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补偿仅与特定文体及美学修辞有关,主要涉及双关、典故、语音效果的语言转换和审美要素补偿。另一种观点则将翻译几乎等同于意译。这两种观点,前者对补偿的界定似嫌过窄,而后者则过宽泛,是一种广义的界定。第三种观点认为翻译补偿包括增删、融合、分解、释义、移植、借译等手段及和修辞有关的补偿。尚未发现有从CL角度界定翻译补偿的专门论述。
从认知语言学(CL)来看,对文本中个别词句的理解和翻译离不开对文本整体的功能和认知分析,有待理解的局部词句意义存在于语篇之中,因而翻译具有语篇性。翻译补偿也应从语篇角度分析。笔者尝试从认知语言学(CL)角度将翻译补偿界定为:译者为避免因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目标读者认知解读译文文本时发生信息不足或者冗余而不利于既定翻译目的或效果的实现,在译文文本内部或外部对这种信息不足进行恰当弥补或在译文文本内部对冗余信息进行删减,有助于目标读者建构统一的语篇认知世界并使其和目标读者的宏观认知世界较好地统一起来。恰当的补偿应基于对目标读者的认知条件的预测分析,不是无限度的。对于补偿的分类,不同学者也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以认知为标准,汉英语篇翻译补偿涉及ICM相关补偿和背景知识相关补偿两大范畴。然而汉语原文读者和英语译文读者在ICM和背景知识上的差异尚难以充分描写。笔者权将汉英语篇翻译补偿手段按照空间标准分为英语译文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前者指在译文内部句、篇层面的补偿。后者指在译文外部进行的补偿,属于语篇层次,包括对译文整体、原作者等的注释、附录及译者所加前言等,也包括对译文内某个词、句、段等所如的脚注或尾注。两类补偿都涉及ICM补偿和背景知识补偿。补偿具有系统性,不宜划入一般性翻译技巧,但也不等于“意译”。汉英语篇翻译译者在充分认知原文精神的前提下,根据对相关因素的分析,通过恰当实施补偿手段,帮助读者基于自己的认知世界实现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