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原范畴图示中,笔者加上“语篇翻译译文文本(范畴)”作为范畴的名称。语篇翻译范畴是一个连续体,居于文化内更大的范畴之中。“语篇翻译”具有图式性原型意义,其基本属性可用上述语篇翻译界定假设加以说明,即译者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运作机制,做出心、身努力,理解(识解)一种语言文化语境中的文本的语篇意义和功能,并将其理解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用另一种语言的文本表达出来的产品。在该连续体之内凸显了三个次范畴(用层次A表示),包括了传统上所说的文学翻译、普通翻译和专门翻译的译文文本。这三个名称也分别指三个次范畴的图式性原型。左边的文学翻译在翻译史上长期被视为是真正的翻译,是翻译的无标记所指,也是翻译理论家思考的主要对象。右边的专门翻译(或者叫技术翻译)传统上不被翻译理论家看重,但却是翻译教学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中间的普通翻译属于“非文学”、“非技术”的翻译,但它是以语言学为取向的翻译学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以往关于文本的分类都是理想化、简单化的,如雅各布森的文本六分法,包括表情性(expressive)、信息性(informative)、呼吁性(vocative)、审美性(aesthetic)、寒暄性(phatic)、元语言性(metalinguistic);赖斯基于彼尤勒关于语言功能的文本三分法,包括信息性(informative)、表情性(expressive)和行事性 (operative);纽马克的文本三分法,包括表情性 (expressive)、信息性(informative)和呼吁性(vocative);诺德的文本四分法,包括指称性(referential)、表情性(expressive)、诉求性(appellative)和寒暄性(phatic)等。从典型意义上看,与文学翻译密切联系的主要是文本的表情、审美性,与专门翻译关联的主要是文本的信息、指称、定义、描述、行事性等,而普通翻译则居于两者之间。三者之间不存在截然分开的界限,一部小说也很可能嵌入了一个单独来看是技术文本的东西,一个专门语篇也可能使用了一定的文学性修辞手法。实际文本往往具有杂合性质。但是,作为各类次范畴的典型译文文本,彼此却也可能有明显区别,特别是在文学翻译和技术翻译之间,例如一个抒情诗歌译文文本和一个 商务合同译文文本之间的显著语篇性区别,这种区别对于语篇翻译 认知主体进行快速认知加工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图中层次B是基于层次A范畴原型的各种基本语篇类型及其对应的语篇翻译类型,实际上也是低一层的原型范畴。笔者尝试增加一个层次B’,在这个层次上的是各种具体的翻译文本。一个原文文本可能会有一个翻译文本,也可能有不同的译本,如译本1、译本2、译本3等(下文将进一步论述这类范畴)。图中层次B’下面的其他“层次”不是语篇翻译类范畴,而是一些相关方面和学科,分别是与翻译有关的非语言学学科C、支配翻译过程的一些重要方面D、语言学与翻译有关的领域E、与翻译某些领域有关的语音学的一些方面F。因为翻译必然涉及认知主体的认知因素,所以笔者在E层次加上与翻译各领域都存在相关性的“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