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伯顿•拉斐尔译诗论点概述与评论

发布时间: 2017-08-09 15:05:41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无论是对翻译进行实践,还是进行理论归纳或评价,翻译在本性上都是一种涉及多种学科的学科,他在本书中再次论辩说,译者是个文...


伯顿•拉斐尔(Burton Raffel) 1988年在美国宾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诗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ng Poetry)。他在《序言》 里说,20年前他曾经出版过一本研究翻译方法的专著,旨在实用,但经过20年的阅读和度思,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吐不快,于是就更多地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撰写了这本论《译诗的艺术》。他说,院士们天生是专家,而且他们的训练,他们作为学者的终生事业以及他们作为教师的工作都会增强其专门化的程度。无论是对翻译进行实践,还是进行理论归纳或评价,翻译在本性上都是一种涉及多种学科的学科,他在本书中再次论辩说,译者是(或者说应当屉)个文人。诗的译者本人“应该”是个诗人;文学散文的译者也最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假若他本人是个文学散文作家的话。但是译者还应该说是一个学者。他光是懂得自已用以工作的语言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原语和母语的文学以及文化的历史。作者在本书第一部分还提出,译者还应该对基本的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有所认识。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从某种理论观点出发进行研究,他都应该考虑翻译的实际过程。任何一个评论翻译的人, 任何一个想最有效地利用翻译的人,也至少应该具有上述方面的一些知识。

《译诗的艺木》一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理论与语言学,第二部分讲实践。现仅就第一部分所讲的重要内容摘要予以综合性的介绍。拉斐尔详细论述了不同语音体系、句法和词汇之间的差别及其对译诗的影响。
语音体系
诗的复杂的语音模式(sound-pattern)必然建立于诗用以构成的有关语目的语音系统(sound system)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包括“语音体系”这个词所包含的一切东西,它覆盖着任何特定语言的所有语音范畴。臂如说,汉语(连同其他声调语言)不同的调型 (tonal patterns)构成语言上有意义的音位区别(phonemic distinction)。同样,日语在[t]的两种类型和[d]的两种类型之间也构成音位区别。
所有初学汉语的学生都知道的名句“妈骂马”(Mother scolds the horse)在汉语中只不过是单音节ma以不同调型的重复(mā  mà mǎ) 。
但诗的语音系统述包括可以称之为诗的文化(Poetic culture) 的美学传统。语言传统和美学传统会合、交融并互相影响。“声调的变化",刘若愚解释说:“类似于英语诗中重音的变化,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音体系的独特性必然是不可移植的。使一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在另一种语言里重现是不可能的,犹如不可能直译任何语言的单词和句法。“企图‘音对音' (sound for sound)翻译原语文本”,正像安德烈•里非维尔(Andre Lefevere)所说,显而易见是一种骗人的鬼话。
汉语声调的性质自然对汉语诗有主要影响。大约在公元一千年的时候,原则是:(1)声调的重复(repetition of tones),(2)声调的对比(contrast of tones),“从而产生的调期”,朱莉娅 •C•林写道, “就始终如一地决定着诗的韵律(verse movements),这种韵律也普遍和谐动听。”“这种声调和谐的结合为汉语语音学所特有,自然是不可能在英语中再现。”

下面是拉斐尔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的杜甫(712—770)的八行诗《月夜》: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