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以译者为中心的文学翻译语境化过程模式

发布时间: 2017-07-12 09:11:3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总之,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诸种语境因素彼此勾连,交织在一 起。译者构建的语境以及外部语境的认知化使诸种语境因素内化在 译者的主体意识里,译者根据多维语境要素进行调变,做出语境化的选择。译者一旦进人翻译过程,便没有选择与不选择的自由。当然, 各种语境要素彼此作用,产生巨大的张力。也就是说,各种语境要素并非发挥同等的功效,而是有“扬”有“抑”,而扬、抑程度的确定正是 译者主体性彰显的最佳明证。脱离受动性谈论译者的主体性,译者往往会“天马行空”;而脱离主体性谈论受动性,译者便只能成为忠实的奴仆。在语境的张力中考察译者,可以既看到其主体性,又看到其受动性,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翻译过程的本质。
综上所述,我们的译者为中心的文学翻译语境化过程模式具有 如下优点:
一、视交际为翻译的本质特征,把翻译过程的描述提前到“择当译之本”,并考虑译者、他者对译者手稿进行的修改,使其最终成为译本,经出版社出版成为读者阅读的对象,从而描述了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
二、对翻译语境进行了多维度的划分,并且特别指出这些语境要素之间的交织关系。我们既不是原语取向,也不是译语取向,而是以译者为中心,靠间性语境(主体间性语境、文化间性语境、文本间性语境)把原语语境和译语语境编织在一起,构建文学翻译语境。译者是所有这些语境要素的核心,所有语境要素只有进入译者的认知视域才 能发挥作用。译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构建语境,外部语境经过译者的 认知努力进入译者的思想意识,共同作用于译者的解读和赋意活动。
三、首次提出以译者为中心的文学翻译语境化过程模式,把译者置于多维语境网络中去考察,能够更清晰地洞察译者的主体性和受 动性。指明翻译是译者进行的多重语境化过程,译作是译者根据语 境进行调变,进行意向性赋意的结晶。
四、兼及意识形态及审美。不同的译者进行的语境化过程有异, 译者进行的语境构建有别,外部语境干涉在译者头脑中的反映亦有 所不同。如果译者是髙度意识形态化了的译者,他就会专注于意识 形态操控,从而有可能大幅度删节原文或进行无故地生发,从而使得翻译变成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活动,操控成为主旋律。而专注于审美 的译者往往有割舍不断的忠实情结,致力于在各层次与原作“对等”, 最大限度实现审美传递。当然,二者之间会有交叉,只不过在翻译过 程中其侧重点不同而已。
五、详述了语境化与翻译过程的多重文本,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 意识到翻译过程中多维语境网络的交织,认清翻译过程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