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西奥多•萨瓦利所论述的翻译原则

发布时间: 2017-07-03 09:02:2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Die Luft ist kuehl und es dunkelt
Und ruhig fliesst der Rhein
Die Gipfel des Berges funkelt
In Abendsonnen schein —
变成了
Chilly the air and darkling,
Soft the Rhine flows.
The peak of the mountain, sparkling
In sunset, glows.

这是英语的常习,而且也更像原文。但翻译希腊诗或拉丁诗, 押韵的译义就不像原文了。只存在间接的意义上,它才可能在英语读者中引起像原诗靠重读和节奏在读者中所引起的那样的感受。

韵对于译者是一种束缚,大大地影响着他的选词。几不每首翻译的抒情诗都说明了这一点,不是对原诗有所省略,就是对原诗有所增加。伍德豪斯利勋爵在他所写的书笫三章专门讨论了“是否允许译者对原文的意思有所增损”的问题。对这样一个命题的本能反应当然是“不能允许”。要不是由于懒惰或者想掩饰自己的无知,译者为什么要对原作者所讲的东西有所省略呢?为什么要对他不曾讲过的擅自增加呢?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他不得不如此,因为受到了韵的妨碍。

但有些译者用所谓“补偿”的原则掩盖了或者原谅了对原作有所增损的错误做法。要是译者发觉自己被迫有所省略,同时也有所补倍,那他就可以原谅了。例如爱德华茨(Oliver Edwards)译了一首威尔十语诗,他写了这么一行:
And still the crow feeds by the shore.
在讨论他的译作的时候,他承认他对于乌鸦作了某种自由的处现。 乌鸦在原文中是看护着自己的巢窝,因为照实译在英文中不押韵,于是便改成在海滨吃食了。
在伍徳豪斯利写书的时候,这种做法非常普遍,视为当然,所以他的书也就包括了讨论诗的译者“享有的自由”一章。但这种做法,显而易见,是有被滥用的危险的。现代人则很少原谅这一点。当代散文诗或诗的散文的译者则既不受韵的限制,又不受过去多少世代所主张的严格的重读的限制,因而他们有了既表达外文诗的意义和情节又表达它的内容和方式的机会。戴刘易斯(C.Day- Lewis)《伊尼德》的广播译文便是很好的例证。
以上是萨瓦利对于六大原则问题的意见。关于直译意译和读起来像原文或像译文的问题,他反对那种字对字的翻译,主张紧扣原文的忠实的直译,要求译文要符合自己的表达习惯,读起来像译文,似同时也要求继续保存原作的风味。
关于风格问题和读起来像原作者同时代人的作品或像译若同时代人的作品问题,他认为风格既受作者个性的影响,也受他所生活的吋代的影响。译者在选词造句方面应当自我克制,尽量反映作者风格。譬如说,你译的是罗斯金的作品,也就要使熟悉罗斯金的人读起来觉得像罗斯金。至于用什么时代的语言来译,他主张基本上应该用译者所生活的时代的语言,特殊目的例外。
关于怎样译诗和对原作能否增减的问题,他赞成以诗译诗的 主张,赞成原文押韵的诗译过来也最好押韵;但不赞成为了押韵而对原诗任意有所增减,他认为于必要时吋以用现代的散文诗或诗的散文来译,这样,既不受韵的限制,又不受严格的重读规则的限制,因而能够把原诗的意义和情节表达出来。
我们晓得,散文诗或诗的散文,虽具有一些诗的因素,但在排列的外形上则像散文不像诗。这同他前面所讲的有些矛盾。在前 面他曾把加塔拉斯两行诗的散文形式和诗的形式的两种译文作了 比较,他明显地对后者表示了赞赏。照理,他所指的似应为自由诗 或无韵诗,因为自由诗和无韵诗在排列上仍是诗的形式,和格律诗 不同的,只是没有规则的格律,严格的押韵罢了,它主要依靠自然的语言节奏。至于诗的其他特点,则基本相同。笔者认为,用格律诗译格律诗,如能既讲求格律,又无损原意,自属上乘;但在确实不能用格律诗译格律诗的某些具体情况下,则不妨考虑运用自由诗体来译,以便尽量保留原诗的思想、情节、意境和形象,总比死守诗行的长度和韵脚而对原诗内容任意增删好得多。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