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学翻译过程简图

发布时间: 2017-06-12 14:46:2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毫无疑问,原作者是创作主体,客观世界是他的创作客体,其成果即作品是作者创作主体的客观化的结果。我们用‘原文本’这一概念,一是说明它与作者的某种联系,二是指未经任何人阐释但同时又是开放的,有待于读者去阐释的文本;在第二层关系中,译者是从文本出发,这个文本虽来源于作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已经与作者相脱离,它解除了与原作者的语境关联而对无限制的阅读开放,文本关系从直接的指称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自为的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区别了与作者联系的‘元文本’和与读者联系的 ‘文本’,未经阅读的作品只是可能的存在,有待于读者在阅读中具体化。用伊瑟尔的‘两极理论’解释就是,作者写出的作品是‘艺术极’,‘审美极’则存在于读者的具体化之中。因此,译者一方面作为读者的身份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填充和具体化,另一方面又以译文创造者的身份,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视野,在一个新的文化世界里打开文本崭新的历史。译者不仅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第三层次的读者进行又一轮的文化交流,而且在另一文化里延续了原作的生命。

陈大亮从三个层面解释了译者的主体运作,说明了译者在翻译 过程中“解除语境关联”和“重建语境关联”的作用,从而使前几种模式“望其项背”。文学翻译过程是一个众声喧哗的过程,其过程远不止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因此,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包括发起者、赞助者等在内的更加全面的翻译过程模式。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阿诺德评荷马史诗的翻译
  • 下一篇:文学翻译的语境适应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