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并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的学科。” “信息”ー词在日常语中指的是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等,它是通过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信号(如语言,有某种含义的手势动作、电磁波信号)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作为科学概念的信息,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既不是物质和能量,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和关系,而是与物质、能量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属性、联系和含义的表征。信息具有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传递性、可分享性、可储存性等特点。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特有方法就是完全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式,用信息这一中心概念研究系统的目的性行为和控制功能,把系统的有目的的运动抽象为ー个信息变换过程,通过信息变换与反馈控制是系统保持或趋向于一定的目的。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狭义信息论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便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广义信息论则研究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以便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举例
(1)引言
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在信道(channel)传递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noise)干扰。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信息发送者在编码时需要对信息进行重复或累加,使信息接受者收到比实际需要多一些的信息,以帮助破解信息发送者所要传递的真正信息,从而顺利完成信息传递。这呰多出来的信息便是冗余。冗余与信息量成反比,冗余越多,信息量(真正有用的信息)越少;冗余越少,信息量越太。在信息传递中保持适度的冗余是必要的,冗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语言交际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ー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语言含有冗余成分,而且这种冗余成分在语内交际中总是适度的。在语内交际中,冗余成分可以帮助信息接受者(读者、听众)在受到噪声干扰(心不在焉、有人打扰)时保持信道容量不变,准确理解信息发送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而,在语际交际中,如果把ー种语言中本属适度的冗余成分原封不动地搬到另外ー种语言中,这些冗余成分往往不是过度便是不足,与另一 种语言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难以吻合,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翻译是ー种语际交际,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翻译的任务之ー便是调整变换源语中适度的冗余成分,使其适应目的语接受者的信 道容量,保证信息交流成功。本文主要从信息论角度考察汉英翻译中的冗余现象。
(2) 翻译中的冗余现象
汉译英时如果不考虑汉语和英语读者接受能力的差別,把汉语原文逐字转换为英文,常常会产生两种情况:①冗余不足,无价值信息量过多,英语读者不堪重负,几乎无法理解原文;②冗余过多,价值信息量減少,英语读者觉得原文用词堆砌,啰嗦累赘,在原地兜圈子。这两种情况都会妨碍交际的成功,故译者有必要调整变换汉语原文中的冗余成分,在英语中増加或减少冗余成分,以利于交际的成功。
2.1 冗余不足需变简为繁,增词加注
汉语中有些习惯说法,翻译时如果仅仅照字面意思对号入座, 会使英语读者不知所云,信息量过大,属于冗余不足。此时,译者应该在英语译文中増加冗余成分,适当地增词加注,补足汉语原文的蕴含意义或文化内涵,照顾英语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