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七)思维逻辑关系
有时词义产生于逻辑意念,尽管从字面上看不出来,因为逻辑意 念往往是隐含的。此外,逻辑意念的表述往往与思维风格有关。因此,在语际转换中,我们必须把握好逻辑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使思维表达符合逻辑,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逻辑上正确掌握一个词的词义,不要受表面的意义的局限或约束。比如“I love fool's experiments; I am always making them. ”(C. Darwin)前一句如果译成“我喜欢做傻瓜的试验”就会形成逻辑意念含混。我们说"地球引力的试验”、“遗传学的试验”,那么“傻瓜的试验”是不是"以傻瓜为题做试验”?显然不是。Fool's experiments中的fool's的逻辑意念应是“甘当傻瓜的”英译汉时逻辑意念往往必须改隐含为明示,以免出现非逻辑表述。譬如:“He has no opinion; he just takes his colour from the company he is in. ”句中“He has no opinion. ”不能简单译成“他没有意见”。在这里,“opinion”的逻辑意念是“自己的意见”或“主见”。在汉语中“他没有意见”的意思是“他赞成' 全句 的意思是“他没有主见,只是人云亦云”。
思维逻辑分析常常必须运用于差异精微的词义辨析中。譬如: “Every couple is not a pair. ”句中的 couple 与 pair 词义是很相近的,但必须全句作逻辑分析:couple重在对事实的描述,pair重在对素质的描述。因此全句的意思是,“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是称心如意 的匹配”。
古汉语言简旨深,很适宜于表达精微的逻辑。譬如成语“亡羊补牢”,“亡”的词义是“逃逸”,并不是“死亡”,羊逃走了,当然是牢出了问题。现代汉语从古汉语脱颖而出,半个世纪以来“白话文”已有很大的发展,表达力日臻完善。但由于约定俗成,汉语中常有不合逻辑的表达法。甓如“普通话”其实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话,而是“标准语”的意思。
(八)专业领域关系
即按各学科或专业的特定用词含义及惯用法确定词义,英语倾向于借用常用词表达各自的学科或专业概念,即寓新义于旧词;汉语倾向于使用新词表达各自的学科或专业概念,即寓新义于新词,英汉有别。汉英互译时,必须严格按各学科或专业的特定词义与措词确定译词。
以上八个方面是英汉互译中辨析词义的主要途径。这些途径常常需要采取“反复试验法"加以综合运用。在遇到疑难词时,我们不应当放弃或忽视任何一个途径去求得准确的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