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引用典型的公共医疗手册的中译英文本为案例,分析翻译过程中多学科知识运用问题。源文为一篇由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血液及肿瘤科专家编写的中文版儿童骨髓移植手册,译文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母语为英语)翻译成英文。
文献翻译者既是科技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医学翻译的实践者,符合知识工作者的特征,他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术语转化、文化差异处理、翻译辅助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反映了多学科知识运用在医学翻译中的重要用途,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例进行分析,突显上述的翻译特点。
例1 :ST: 在入骨髓房前,病人必须用消毒药水清洗全身,然后穿上经消毒的衣服,便进入骨髓(移植)房内的无菌室。
译者指出,如果根据源文意思直译,将会出现下列英译文本 :
TT1 :Prior to entering to the BMT(Bone Marrow Transplant)room, the patient must bathe using sterile water, then put on sterilized before entering to the germ-free room inside the BMT room.
源文中出现“无菌病房位于骨髓移植房内”,然而,根据译者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在骨髓移植房内并无再设其他房间。此外,骨髓移植房本身就是处于无菌状态,才能保证患者在内安全停留较长时间。可见,源文中的“无菌室”应指“无菌环境”。所以,正确的英译文本应为 :
TT2: Prior to entering to the patient's BMT room, the patient must bathe using sterile water, then put on sterilized before entering to the germ-free environment of the BMT room.
术语学认为“知识理论的目标是形成真实的陈述。真理(真实性)是一个逻辑句子与一种恰当的事态之间的对应⋯⋯如果这个句子与一种规则相符合,我们就说这个句子是正确的”,由此可得,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甄别原文中的不准确因素和含糊表达,降低译文中的误差比率,提高信息传递中的真实性和明确度。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在这个环节中,译者已经吸收了系统整理的“显性知识”:如掌握双语翻译基本方法,拥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对翻译现象及语言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学术兴趣转化成自身能力的一部分。这种自身能力在知识管理模型中一般也叫做“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点,主要是在学习和实践的初级阶段产生的片段式的经验,比如对特定翻译难题的翻译方式,虽然不容易被系统记录,甚至不被人意识到,但在同一翻译任务中,译员隐性知识中蕴含的“专业背景知识”往往会转化为有效方式来处理问题,达成最佳效果。
例2 :ST1 :采集脐带及胎盆血 ;ST2 :骨髓抽取过程。
通常,术语是科技翻译工作者广泛面临的难题之一。比如在该例中,“采集”和“抽取”通常会被分别译成“collect”以及“extract”,这两个术语翻译本身并无错误,但是译者通过查阅密西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mprehensive Career Centre)的医学文献得到准确信息 :即“采集”和“抽取”在此语境下,亦可使用相同的英文术语—harvest(a term used for the collection of stem cells from the bone marrow or peripheral blood),而且,使用该术语对于目标读者而言,所接收的信息会更加清晰明确。因此,译者得出以下英译文本 :
TT1 :“harvesting umbilical cord and placenta blood”or“umbilical cord blood collection”.
TT2 :“bone marrow harvest” or “bone marrow har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