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翻译中的逻辑规约和校正

发布时间: 2023-01-02 10:24:3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3)译句错在悖理。既然是“参加驾驶考试”就不会持有驾驶执照,无驾驶执照者又怎么可以驾车来,而且可以“park their cars”呢?

(4)译句错在“我对……的己见”,属于赘语(redundance)。

(5)译句错在悖理,既然是“next year”,当然不会有"facts”。

(6)译句错在悖理,“签名”与“我”不能比。哲学上称为“不可通约”(incommensurable),即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是不能比较的。

(7)译句错在自相矛盾,既然是“实心”的,又怎么可能“可放可收”呢?

(8)译句错在自相矛盾,既然是依条例借出的,那么借书、还书日期都是有法可依的,怎么又“只作参考之用”呢?这句话应译为“本馆可按条例催还借出之书籍,还书日期仅供参考”。

(9)译句错在前后自相矛盾。既然可以“不缴税”,就谈不上是“纳税人”;既然是“纳税人”,就不能不缴税。

(10)译句错在盲目跟随原语,以讹传讹。“产业结构”不是什么能动的东西,怎么会有竞争力呢?

(11)译句错在盲目跟随原语。人的母体器官不可能“同时”“排出”两个孩子,双胞胎必有一前一后,哪怕只有几十秒之隔。用“almost at the same time”就行了。

对以上十一例的剖析旨在说明:在双语转换的整个过程中,逻辑规约与校正都是不可缺少的。运作情况见下图:


图1.png


如图所示,逻辑规约与校正涵盖整个双语转换过程,即理解与表达(1)及表达(2)。以上十一句中的谬误可以归属于以下三类,统称“非逻辑句”:

(1)理解阶段(概念错误造成):第1,2,3 句

(2)表达1阶段(概念混乱造成):第1,5,7,8,9,11 句

(3)表达2阶段(表达法拙劣造成):第1,4,6,10 句


以上只是随意抽样示例,但非常接近非逻辑句的实际情况:如果从非逻辑句整体情况来看,以概念混乱造成的居多。“confusion in mind”是导致人的逻辑思维链断裂的主要根源。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