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以上“smile”(微笑)、“召唤”、“abort”(流产)分别移用于“weather”(天气)、“新的生活”、“space flight”(宇宙航行);月亮也像人一样,穿着鞋走进夜;经验能把人带到某个地方,这类的拟人在中英文表达中经常出现。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这些极为相似的拟人用法,进一步证明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拟人思维模式。不过,英语中由动词构成的拟人要比汉语普遍,这跟英、汉语不同的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钱歌川曾指出:“我们说中文时,惯常都要用人或生物作主语,而英文则爱用无生物作主语。”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汉语的“主体意识”与英语的“客
体意识”。英语中常用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但还用表示人的行为的动词作谓语,因而导致了这类动词的拟人转义,如:
[7] My mother's letter reached me yesterday.
我昨天收到了母亲的信。
[8] That idea hit me at the last moment.
直到最后我才想起那个办法。
[9] The thought struck me that she had come to tell me that bad news.
我忽然明白她原来是要来告诉我那个坏消息的。
如此等等,译成汉语一般都采用人称主语,也就失去了拟人色彩。英语中这类由动词构成的拟人用法最典型的莫过于witness(目睹),see(际
遇),和experience(经历、感受),例如:
[10] Her tears witness the shame she felt.
[11] The 5th century saw the end of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west.
[12] 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in the last 30 years.
4. 英、汉语中用修饰人的形容词、副词构成拟人的用法都比较普遍
描述人的属性特征的形容词或副词,也常常用来描述其他事物。英语和汉语中的这类用法非常普遍。例如:
[13] Australia is so kind that, just tickle her with a hoe, and she laughs with a harvest. (D. Jerrold)
澳大利亚是这么可亲,只要用锄头逗她发痒,她就会带着收获笑逐颜开。
通常用于修饰人的形容词、副词被用来修饰非人的事物,可以把它们描写得极富人情味,达到较好的效果。
5. 英、汉语中都存在由称调构成的拟人表达
表示血缘关系的名称,诸如“父”、“母”、“兄弟”、“姊妹”等,常用来喻指其他事物,在这方面,英语和汉语有着很多相似性。例如,英语说fatherland,motherland,mother country,汉语也说“父母之邦”,如出一辙。但英语说FatherTime,Father Christmas,汉语只说“时间老人”,
“圣诞老人”,因为圣诞老人在西方国家里,被刻画为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本没有圣诞节,所以也就没有圣诞老人这一
形象,只是根据西方人刻画的样子,称之为“圣诞老人”。都采用拟人,有时性别也有差异,例如英语的sister cities,sister schools,汉语却说“兄弟城市”(现在也开始说姊妹城市),“兄弟学校”,这多少也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
6.地域差别引起的拟人表达的不同
修辞性比喻中喻体的选择不仅受制于文化,而且受制于自然环境。中国有许多高山,因此,汉语中用人的身体部分类比山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拟人非常多,即把一些山的概念与人联系起来,因而,汉语对“山”的拟人描述比英语细致。例如:山头、山嘴、山腹、山腰、山肩、山脚,描述非常形
象,对应的英语只是普通的词汇或表达:the top of a hill,spur,the area among mountains,half way up the mountains,除了the shoulders of a
mountain,the foot of a mountain。汉语几乎把人体从头到脚都拿来喻指山的不同部位或形状。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岛国的地理环境,英语对这种特殊地貌的描述远胜于汉语。以下是关于海洋的拟人描述:a tongue of land(地的舌头)岬;a finger of land(地的手指)陆地伸人海中
的狭长地带;a neck of the sea(海的脖子)海峡;an arm of the sea(海的手臂)海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