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英汉明喻认知形式的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 2022-03-29 09:23:2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请不要忘记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面的差异,西方语言高手,因为总是“想写出色的文章,把平凡化为新奇”,所...



讲到翻译,请不要忘记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面的差异,西方语言高手,因为总是“想写出色的文章,把平凡化为新奇”,所以才会在语言方面动脑筋,要千方百计创造出新奇的明喻来。例如:


[1] ... his posture clumsy like that of an intoxicated panda, wound his belly in a slow and obscene grind.

他的样子笨拙得像个喝醉酒的大熊猫,裹着肚皮,迟缓而不雅地摩擦着。


表达clumsy的常用明喻有:as clumsy as a pig像猪一样笨拙。但此处用外国人不熟悉的大熊猫确实令人感到新奇。讲某人耳聋,有很多现成明喻表达法,如as deaf as block/a gatepost/as adder,as deaf as sea等等。但作者在这里没有沿用现成明喻,而是另辟蹊径,用脏耳朵里塞棉花表示“聋”,既真实、形象又有动态感。


根据上述特点,翻译明喻时,首先要处理好下面几对关系。

1. 处理好新颖奇妙与通俗贴切的关系

西方人偏好新颖创造,但也注意通俗易懂,写作的目的不是让读者猜谜语,或曲意炫耀,所以译者要把握这一个基本点。中国人偏爱传统,偏爱已有定规的用法,对奇思怪想的用法比较谨慎,但同时也非常注意创新,鲁迅、钱钟书的文学作品中就有大量的创新性明喻。如把调查比作“怀胎”,把解决问题比作“分娩”,第一次听到肯定使人由衷欣佩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2. 处理好褒与贬,爱与恨的关系

作者使用明喻有其褒与贬的明确思想倾向,颂扬美好的东西,批评、讽刺丑恶的东西,对肯定的人或物,无论使用热烈的颂扬还是春风般的抚慰,都能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对于丑陋、憎恶的人或事,无论猛烈的批判还是辛辣的讽刺也能从生动的明喻中分辨出来。译者对此要善于分析,深刻体会,以十分贴切的语言翻译出来。


3. 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

不同文化背景的原文作者,因不同民族欣赏品味文化底蕴不同,对雅俗风格的认识、把握肯定会有所不同,对不同风格的偏爱也有所不同,对措词的文与白也有不同偏好,译者一定要把握好各种不同风格的差别与关系,努力协调好各种风格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使明喻翻译生动、自然、妥帖,与译文其他部分构成和谐的整体。


注意了这些基本方面,译者再根据基本原则调整好自己的翻译策略,就有可能译好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