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经典歌曲“ Right Here Waiting (此情可待)翻译详解

发布时间: 2021-08-05 09:06:14   作者:译聚网   来源: 翻译策略与文化   浏览次数:


2.“And I slowly go insane”在英文原文中通过“and”与上文衔接, 这是英语注重所谓的“形合”结构所决定的。由于中文思维更加注重“意合”的话语语义的结构,强调动态衔接,因此根据上句已经说出“等待”, 用“等得我”引出句子,从而达到上下紧密连贯的目的。中文省去“slowly” 一词不译,原因是“等待”本来就是一个缓慢的时间过程,而“等得我”的程度已经体现了这个缓慢的过程,即使不译,中文读者或歌曲听众也可以理解。如果译出这个词而占用了歌词音节,那么后面更加重要的 “insane” 一词就不能从容地用“疑幻疑真”这四个字表达了。用“疑幻疑真”来翻译“insane”,是抓住这个英文词的本意,对其做具体化的、解释性处理:“精神错乱”的主要特征就是由于把现实与幻觉混淆造成的, 分不清二者区别就是“精神错乱”的表现。与此同时,使用“疑幻疑真” 也正好和原文带鼻音的“insane”的尾音吻合,有利于唱出原唱的感觉。


3.原文“I hear your voice”在翻译中省略了主语当然是出于音节数的考虑,因为英文实际上只有四个音节,而照字面翻译为“我听到你的声音”就是七个音节,根本无法配原曲歌唱。汉语思维在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减少音节提供了方便。另外,“听到” 两个字在这里暂时省略后“你的声音”也就自然变成了主题,而“听到” 则作为述题部分放在后半句补充出来。从整体上看,这种翻译是从英语的 “主-谓-宾”三元结构向汉语的“主-述” 二元结构的思维模式转换: “你的声音”是主题部分,“远方传来”是述题部分,这种汉语结构不是直接运用英语语法可以说明的。汉语这样翻译后不仅从思维模式上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且从歌唱的效果上来看也更能表现原唱的感觉,因为“远方 传来”虽然没有“on the line”中的鼻音尾音,但是原因一致,听上去感觉基本相同。


4.“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在中文中如果直接译为“但这也不能止住我的痛苦”声音就不好听,而且由于音节太多也无法演唱。“pain” 是带有一个较响亮的前元音的词,译成“痛苦”声音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唱起来太低沉。“安慰”的尾音虽然不带鼻音,但元音性质基本相同,歌唱效果基本一致。整句英语原文实际上并不是说消除或止住身体的伤痛,而是说消除心里痛楚的感觉,换个说法就是使人得到安慰。所以,表面上的词语虽然似乎发生了改变,而实际意义则没有变。翻译的灵活性必须有一个基础,即把握本意和语言的话语功能(或目的),如果变化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或发挥了同样的功能,无论怎么灵活都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5.原文“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这一行很有意味,不少英语语感不够好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出来。其实“next to never”意味深长之处正在于它对是否还能相见(或相聚)似乎不做明确的肯定或否定,可以理解成“难以见面”或“难得相聚”,字面上看就是“几乎永远不能相见”,但是仍然不是肯定的“不能相见”,这样的表达法对整个歌曲的主题“等待”来 说至关重要。本来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译为“只要还有任何一丝希望相见”,但是这样显然音节不允许。所以我在这里添加了一个“今生”,省去了其他字。整句“如果今生还能相见”不但和原文音节数相配,而且其中 的“还”字与原文中的“next”元音相近,可以使用同一个较高音符唱出,达到与原唱更加接近的效果。


6.“How can we say forever”这紧接着上一行的话似乎很难理解:究竟 “say forever”是说什么事情“永远”?仅仅这几个词从字面上看是看不出答案的,要理解必须关照主题和语境。根据主题,“forever”是和“等待”有关的,而从语境来看,上一行既然是说“只要还有一丝希望相见”或 “只要今生还能相见”,那么下面的意思应该是和“等待”的理由有关。由 于本行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主题和语境都比较明确,我们只能把“forever” 理解为“永远这样等待”、“永远这样远在天涯”。所以,中文翻译成“怎 能说分到永久”是把字面上没有但是可以推知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如果结 合下面的句子,意思就更加肯定了。


7、8. “Wherever you go” 和 “Whatever you do” 分别翻译为“天下任你走,万事任你行”,与原文音节数目相等,从用字表面看似乎变化大了 一点儿,但这种变化背后的道理实际上并不难说清楚:英语既然意思是 “无论哪里”、“无论何事”,那么用汉语“天下”和“万事”就可以表示, 原因在于英文注重从个别具体的客体出发思维,而汉语则倾向于首先从总 体上把握。如果直接翻译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做什么”音节就多出来了。当然,为了照顾音节,也可以翻译成“无论你到哪”、“无论你 做啥”,但这显然使文体风格发生了变化,变得太口语化,丧失了歌词的 优美、文雅色彩,所以是不可取的。“天下任你走,万事任你行”中的 “天下”和“万事”虽然都只有两个音节,但意思完全表达了出来;其中重复使用的一个“任”字在意义上就是“无论”的更书面化的表现形式, 而且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汉语注重动态语言思维的特征。由此可见,追求语言简洁精练,是翻译中的一个電要目标。


9.“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一行比较简单,可以有两种比较直接的翻译,都可以与原文音节一致,一是“我都在这里把你等待”, 二是“我都在这里等待着你”。二者之间我选择了前者,原因还比较微妙: 虽然差别很小,但是确实有差别,即把“等待” 二字放到末尾更显得主题 突出,而把“你”放在末尾则没有太大必要性,因为“等待”谁是毋庸置 疑的,关键还是“等待”本身。


10、11.“Whatever it takes” 和 “Or how my heart breaks” 两行中,前者变化比较大,翻译成“无论对不对”看似与原文不符,实际交际功能却是相同的:“Whatever it takes”直译就是“无论需要什么代价”,由此可以推论,就是“什么都不顾”或“无所顾忌”,既然“无所顾忌”,那就是不从理性上考虑,本质上完全可以理解为“无论对不对”的意思。由此可见,翻译中灵活性的原则是语言表现的功能和目的,在由于语言思维差异而难以直译的情况下,只要翻译出原文的功能和目的,译者的责任也就算完成了。后面的一行原文中有“or” 一个连接词,这是英语形合结构的表现,而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所以可以省去。原文直译应该是“无论如何心碎”,翻译“如何” 二字没有必要,因为都“心碎” 了,再谈如何意义就不大了。汉语添加“哪怕” 二字,是语气衔接,与上一行连起来更加 体现了“等待”到底的决心。


12.英文電复,中文照样重复,歌词中更不能随意改变。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