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夏尔•巴特(Charles Batteux)的翻译理论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4-19 09:04:50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九)对于人们喜闻乐见的、短小精悍的谚语,我们必须用谚语来加以翻译,或者译成行文自然并可以当成谚语的语句。由于谚语涉及的都是人们交际场合里反复使用的东西,而且许多谚语在各个民族之间是共同的,即使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不一样,至少在意义方面是共同的,因此几乎在所有情况下谚语都是可译的。

(十)释译是不正确的、不完满的,因为释译不再是翻译,而是评论。然而,如果没有其他办法传递原文的意思,译者也只好采用释译了。对于这一不足,问题不是出在原文语言,就是出在译文语言。

(十一)出于意思的需要,我们必须完全放弃表达形式,以便把话说得明白易懂;放弃情感,以换取译文的轻快活泼;放弃和谐,以换取译文的赏心悦目。

(十二)原文的思想在保持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形式予以表达,可以通过用以表达的词语对其进行组合或分解,可以通过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副词来表达。我们应当让译者去使用天平,让他把表达形式置于天平的任何一端,用各种办法使天平保持平衡。译者可以作出改动,但前提是他必须使原作思想保持同样的实质,同样的生命。译者只是一个旅行者,为了旅行方便而有时以一块金兑换几块银,有时又用几块银去兑换一块金。

概括起来,巴特的基本翻译思想是: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事物、思想、用词和风格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不得对原文做任何增减,不得改变原作的意思。在思想上,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色彩、程度和细微差别;在风格 上,译文要保持原文的激情、风趣和生气;在用词上,译文要自然、形象、富有说服力,要选用丰富的、优美的、雅致的词句。原作者是思想、用词的绝对主人,他可以自由地凭自己的天资和搜集到的素材写作。素材给他提供想像的基础,他可以随意接受或摈弃;倘若某一思想或词句不适合,他可以另找其他的思想和词句。但译者却不是主人而只是原作者的“仆人”,必须处处跟随原作者,如实地反映原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否则,译者便不再是译者,而成为作者了。显然,这一观点与17世纪坦德的思想是一致的,可以看作是巴特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巴特不仅提出了理论,而且把理论付诸实践,这一点在他所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译作始终保留了原作语序,句子长短也与原文接近,做到了形式上的对等。巴特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理论自然有其偏颇之处,但它的 语法原则不仅对法国,而且对西欧其他国家的翻译界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