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1904年,海塞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持》问世,就在德国引起轰动。海塞从此成为专业作家。1912年海塞携全家迁居瑞士,到1923年入瑞士籍。海塞的创作可分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晩期。第一个创作阶段从早期浪漫主义诗歌至一系列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重要作品有:诗集《浪漫主义之歌》(1898),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1904),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短篇小说集《今生今世》,长篇小说《盖特配德》(1910),诗歌集《印度游记》(1911 一 1913),长 篇小说《罗斯哈尔特》(1914),长篇小说《克诺尔普》(1915),以及诗集《孤独者的音乐》(1915)。
19世纪瑞士德语文学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G •凯勒(1819—1890)生于工人家庭,家境贫寒。1833年人苏黎世州立工业学校学习,不久因故被迫离校自学绘画。1840到慕尼黑学习,1842年返回苏黎世,从事文学创作。19世紀40年代他受德 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鼓舞,与德国ー些政治流亡者接触,并在弗顿利格拉特和黑尔韦格的影响下写了大量政治诗,参加了革命志愿队,支援卢塞恩州的进步力量。1948年瑞士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统ー联邦国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他对这种民主制度抱有很大信心。同年他获得苏黎世政府的奖学金在海得堡大学学习,结认了费尔巴哈,听过他有关宗教本质的讲课,接受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国内翻译凯勒作品的情况如下:
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田德望译《绿衣亨利》,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 书”。长篇小说《绿衣亨利》是凯勒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带有自传性质。这是一部“教育小说”,写ー个青年的成长,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画面,乡土气息浓厚,对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对城市和农村的描绘,都带有特定的瑞士宗法社会和联邦民主制度社会的色彩。这部作品有两种不同的版本,1983译本是属于第二版。
田徳望还译有《凯勒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和《乡村里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译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列入“译林世界文学名著•古典系列”)。 后者包括:《雷格尔•安慕兰夫人和她的小儿子》,《三个正直的制梳匠》,《人恃衣裳马恃鞍》,《七君子的小旗子》。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瑞士当代重要的剧作家、小说家。就迪伦马特的创作生涯而言,戏剧和小说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各具特色。他生于瑞士伯尔尼州的科尔丰根ー牧师家庭。一度在苏黎世《世界周报》任美术和戏剧编辑。这时期他也写了一些尝试性的剧作和小说,后被收集在《城市》(四卷)(1952)—书中。青年时期的迪伦马特文学创作上主要受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影响,哲学上接受了19世纪丹麦哲学家基克加德的存在主义学说,推崇表现主义艺术。
迪伦马特的第一部剧作《立此存照》(1947)成功之后,随即走上了文学创作生涯, 开始了专业写作生活。
1959年他获得联邦德国曼海姆城颁发的席勒文学奖,1969年又获瑞士伯尔尼州文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