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我国早在50年代末就对乌拉圭文学有所译介。最早是1958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著名小说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短篇小说集《森林里的故事》(孟复译),书中的故事特别是描述各种动物的故事充满儿童情趣,深为我国小读者喜爱。1959年, 《世界文学》第5期刊登基罗加的童话《一只懒惰的小蜜蜂》(非琴、勒依译)。该刊1960年第1期刊登谢拉芬•加尔夏的短篇小说《贫穷》(苏玲译),第9期刊登沙朗迪•加夫列拉的《古巴十行诗》(王仲年译)。196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乌拉圭作家格拉维纳的长篇小说《风暴中的庄园》,这部作品描绘了乌拉圭乡村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乌拉圭的现实社会。这部作品是由河北大学俄语教研室从俄文转译过来的。
80年代以后,我国对乌拉圭文学日益关注。尽管带有风俗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哈维尔•比亚纳写有多部长篇小说,但译介成中文大都是短篇,如比亚纳的《怪人》(朱景冬译,《拉丁美洲名家小说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和《本托斯•萨格雷拉的恋爱故事》(赵士钰译,《拉美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其他作家作品也都以短篇译介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乌拉圭自20世纪初以来,短篇小说发展得很快。奥拉西奥•基罗加是这一领域里最有成就、最有声望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细致地表现人和大自然的斗争,题材新颖,形象生动,他著有短篇小说集《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1917)、《林莽故事》(1919)、《阿纳贡达》(1921)、《过去的爱情》(1929)以及《来世》(1935)等。我国对他的短篇作品译介不少,有1981年《儿童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章洪青译的《虎孩》;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拉丁美洲小说选》中收入的赵士钰译的《合同卫》,《译文丛刊》1981年第4期上刊出的齐明山译的《兽皮》,1982年,《外国小说》第6期上刊出的唐民权译的《幻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拉美小说选》中收入的白凤森译的《一记耳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拉美名家小说选》中收入的罗昭晶译的《钻石胸针》;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拉美小说选》 中收入的罗昭晶译的《脑膜炎和它的影子》;198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广孝译的《丛林中的故事》;1985年朱景冬翻译,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铣中的小姑娘》中的《鳄鱼的战争》,198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拉丁美洲爱情小说选》中朱景冬译的《爱情的季节》,1993年3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版了其儿童题材作品《火烈鸟的长袜》,由非琴翻译。这些作品大都选译于他的短篇小说集,可以说基罗加是现代拉丁美洲的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贡献在于用客观、准确的笔触描绘了拉美人民在开发大自然时的艰辛与庄园主抗争时郁闷与苦难。他还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这些论述对后世拉美作家起了很大的影响,但其文论著说的译介未见涉及。
当代著名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1909—),虽著有一系列长篇小说,如 《井》(1939)、《无主的土地》(1941)、《生死离别》(1954)和《为了一座无名的坟丘》 (1959)等,但是他的作品只有一部长篇小说《致无名氏墓》(甘秋民译,《当代外国文学》1991年第4期)被译介成中文,其他译介的都是短篇:《假梦真戏》(齐明山译,《拉丁美洲名家小说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欢迎你,博福》(朱景冬译,《外国文学报道》,1983年第5期),及《致无名氏墓》(甘秋民译,《当代外国文学》1991年第4 期)。奥内蒂的作品以其独创性与表现力而见长,尤其在人物心理描写、背景气氛的烘托与结构剪接上都很有独到之处,因而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家。
译介其他小说家作品还有,马里奥•贝内德蒂的长篇小说《情断》(刘英译,中国新闻广播出版社,1990),其短篇小说有《预算》(王振东译,《长安》1980年第11期)、 《星辰和你》、《迁徙》、《一报还一报》(刘习良译,《外国文艺》1986年第1期)、《领算》、《这里空气新鲜》和《恋人》(王玉林译,《外国文艺》1992年第一期)。他的作品大都以清晰的文字、朴实的风格而受到读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