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80年代出版的短篇小说有范维信译的米格尔•托尔加的7篇作品:《斗牛米乌拉》、《老狗奈罗 》、《麻雀拉迪诺》、《金翅雀》、《倒霉的驴莫尔卡多》、《暮霭沉沉》和 《边界小村》(《世界文学》1988年第 2期),后又有《动物趣事与山村故事》收人《老狗奈罗》、《懒猫马戈》等26篇短篇小说,由范维信等译,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1992年12 月出版(列入“葡萄牙文学丛书”,夸德罗斯主编)。
米格尔•托尔加被认为是当今 葡萄牙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他的散文是诗歌的继续,或者说,诗歌是散文的继续。散文似乎更能代表他真正的风格 。他词语丰富,用词简洁而富于节奏感,人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既不贫乏也不靡丽、既不世俗化也不文学化的葡 萄牙语。
彭子珍译米格尔•托尔加的《维森特》(《外国文艺》1983年第3期)。范维信、喻惠娟译若泽•罗 德里格斯•米盖斯的《洗不掉的血污》(《名作欣赏》1981年第3期)。姚京明译菲略亚•德•阿尔梅达的《美洲叔叔》 (《花溪》,1982年第10期)。
《佩索阿诗选》,张维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
佩索阿是20世紀葡萄牙重要诗人,在西方文学史上,他应该具有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乔伊斯同等的地位。
在葡萄牙,他是唯一可以和卡蒙斯相提并论的诗人。他的作品自成体系,又集各家之 大成。他采用几个不同笔名发表诗作,而且作品的文风也迥然不同,各有特色。 这些笔名包括:里卡尔多•雷斯、阿尔 贝尔多、阿尔瓦罗•德•坎波斯。他所扮演的这 些化名诗人最显著的一点是,尽管他们的作品内容很相同,至少是部分 地相同,但是他们的风格却迥然各异,而且每个人的风格又很符合各自所倡导的理论。
“ 感觉即思考”,这句诗是我们理解佩索阿作品的一把钥匙。对于佩索阿来说,任何感情状态均以一种辩证的形式出现 ,并不是哲理性的,而是思考性的。他评论另一位诗人时说,他所感兴趣的不是感情,而是对感情的运用。
佩索阿的诗歌中有不可胜数的令人欣悦之处:优美的音乐感,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以及 其他一切文艺作品所具的魅力。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情趣中有各种各样的思想,甚至用以统一作品的感情也各有不同 。因为他在以不同的化名创作时,对感情的运用也各有所异。“感情,谁读这些诗,谁就会有感情!”佩索阿自己这 样写道。这句话虽然有些嘲讽的意味,但读者没有道理不遵循他的忠告。
《惶然录》费•佩 索阿著,韩少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这是作家的晩期作品。这些“仿日记”式的思想感触是一座耸 立于20世纪人类喧嚣、苦难生活之上的“自我的城堡”,垒筑它的砖石无非就是两种:对自我的怀疑与坚守。时而从髙 处加之以上帝之眼俯瞰众生”;时而透过显微镜,观察、分析命运的每ー颗微尘。
心灵与想象中的各种瞬间的真实——如果有的话,作者的捕捉与表述都是丝丝入扣的。在自我的分裂、重建中无边漫 溢,但又难以叙说的那些怀疑与希望、惶惑与坚定、 悲哀与欢愉,在这本书中都是坚实地凸现着。
90年代 后,我国葡语文学的翻译介绍进入ー个活跃期。相继推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的“葡萄牙文学丛书 ”,以及花山文艺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出版的“葡萄牙文学丛书”。平均毎年都有三、四部葡语作品问世。到目前已有 近30位 小说家,40多位诗人的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如:《獅子和蟋蟀》阿尔加维亚等编,邵恒章、李祖德译,少年儿 童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列入“世界民间故事丛书:葡萄牙篇”。《滴漏》庇山耶著,丹尼尔•皮雷斯评介,陈用 仪译,花山文艺出版社、澳门文化司署1997年联合出版,列为“葡语作家丛书•文学系列”,由澳门东方葡萄牙学会赞 助。《葡萄牙舞蹈史》若泽•萨斯波尔特斯、安东尼奥•平托里贝罗著,陈用仪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 列入“葡萄牙文化丛书”。《失明症漫纪》若泽•萨拉马戈著,范维信译,2002年出版。他的《修道院纪事》有周文欣 译本,又有范维信译本。
瑞典文学院1998年10月宣布,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荣获 199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1998年11月年届76岁的萨拉马戈就成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葡萄牙语作家。
萨拉马戈1922年11月16日生于葡萄牙南部阿连特茹地区。1980年,萨拉马戈 以他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完成了 一部反映阿连特茹地区贫苦工人生活状況的小说。
近十几年来,萨拉马戈的作品获得了十多项文学奖,其中 包括1995年获得了葡语国家最有影响的文学奖卡蒙斯奖。\t
萨拉马戈抒情诗般的写作风格——把丰富的想象力、对历史的反思、对政治压制和贫困的抨击熔于ー炉——使他同诸 如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等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作家齐名。
瑞典文学院把文学奖授予萨拉马戈 ,为了表彰他的作品“通过由想象、同情和讽刺所维系的寓言故事,不断地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有所了解”。
萨拉马戈利用虚构的情节,对当局和政客、特別是对权力政治的主要角色们进行讽刺。
萨拉马戈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使他成为葡萄牙最受欢迎的当代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20多 种文字出版。
和翻译的作品相比,我国对葡萄牙文学的研究、评论略少。评论文章仅有李向玉写的《卡蒙斯 和〈卢济塔尼亚之歌〉》(《外国文学》1980年第2期)、朱景冬写的《诗人 与大地的完美共鸣——卡蒙斯文学奖得 主托尔加》(《文学报》1990年6月7日)。 此外,在“古本江基金会”的资助下,我国还翻译出版了《葡萄牙文学史 》(路修远、 林栋译,1983年)。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