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葡萄牙文学作品的译介

发布时间: 2021-03-10 10:13:2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我国对葡萄牙文学的介绍工作始于二三十年代,那时茅盾翻译了葡萄牙作家特• 琨台尔的短篇小说。



我国对葡萄牙文学的介绍工作始于二三十年代,那时茅盾翻译了葡萄 牙作家特• 琨台尔的短篇小说。

1949年以后,对葡萄牙文学的译介工作进ー步展开。1955年上海文艺联合 出版社出版了达恺和嚣林从俄文译的彼列拉•高梅斯的长篇小说《被剥夺了的童年》,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重印了 这部作品,这使新中国读者首次接触到葡萄牙文学。玛丽安妮著《葡萄牙少女的恋情》皇成译,重庆绿洲出版社, 1945年出版。

进入60年代后,《世界文学》刊登了ー些葡萄牙短篇小说和诗歌。短篇小说有费尔南多•纳莫 拉的《少年鼓手》(郭ー良译,1960年第5期),又有纳莫拉著《行医琐记》,李宝钧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2年10月出版,列入“葡萄牙文学丛书”书目,夸德罗斯主编。

何塞•马瑞亚•埃萨•德•凯洛兹的《三兄 弟和财宝》和何塞•瓦连廷•可阿露•德阿米达的《她的儿子》(范之龙译,1963年12月号),诗歌有弗朗西斯科•米格 尔的《未来》、《别开到安哥拉去,士兵》(安艺译,1962年9月号)和何纳斯•埃加亚的 《被奴役的伊比利亚(外三 首)》(陈光孚译,1963年6月号),以上均在《世界文学》上刊载。


进入80年代后,我 国介绍的葡萄牙文学作品比较多。有在葡萄牙古本江基金会资助下出版的《卡蒙斯诗选》(肖佳平译,1981年出版) 。卡蒙斯曾在澳门居住两年, 并在中国土地上完成了他的伟大史诗《卢齐塔尼亚人之歌》的一部分。1980年是卡蒙斯 逝世四百周年,我国ー些单位举行了纪念会。《卡蒙斯诗选》的出版既促进了中葡文化交流工作的发展,也是对这位 杰出诗人的美好纪念。张维民则译出《卢齐塔尼亚人之歌》,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95年出版。


路易斯•德•卡蒙斯(约1524—1580)是位人文主义诗人。他曾用一句诗给自己下了这样的 定义一手执剑,一手握笔。”他能够掌握和写作各种类型和风格的诗歌。卡蒙斯既写五七音节的传统诗,也创作各种 类型的古典抒情诗:维吉尔式的牧歌、贺拉斯式的颂歌、彼特拉克式的短歌和十四行诗,以及哀歌等。他是葡萄牙第 一个大胆地创作了史诗的诗人,实现了“意大利派”的先辈诗人们未能实现的愿望。


80年 代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卡斯特罗•布朗库的《被毁灭的爱情——纪念ー个家庭》,顾逢祥、薛川东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年出版;埃萨•德•克罗兹的《阿马鲁神父的罪恶》翟象俊、叶扬译,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5年花山文 艺出版社出版顾逢祥、薛东川译的同一部作品,名为《阿马鲁神父的罪恶——宗教生活写实》。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 内容是阿马鲁从神学院毕业了,来到累里亚城任本堂神父,住在女教徒卡米娜太太家中。不久阿马鲁便爱上了卡米娜 太太的女儿阿迈丽娅,由于他的勾引,阿迈丽娅终于失身,双双走上了罪恶之路。


费雷拉• 卡斯特罗的《侨民》由张宝生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出版。

费雷拉•德•卡斯特罗是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作 家,小说《移民》、《林莽》把一个无产者的经历和一个庞大的世界——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第一次搬上了葡萄 牙文坛。卡斯特罗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缺乏文学修养,他的小说无论是主题还是风格 都显得与传统无关。形象一点说 ,他可谓是葡萄牙第一位“不系领带”的作家,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所在。从文学角度看,他以很多生动的词汇构成 的语言,成功地描写了环境,有时及时地抓住了本质。可以说,费雷拉•德•卡斯特罗的作品是新现实主义的先声,新现 实主义作家几乎紧紧追随着他的道路。卡斯特罗的《侨民》和《原始森林》(《林莽》)描述的是他侨居巴西时的遭 遇,这是葡萄牙文学中最先描写工人阶级苦难生活的作品。


儒里奥•迪亚斯的《两姐妹的愛 情》(原名《牧师先生的女弟子——乡村纪事》), 由陈凤吾、姚越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

埃萨•克罗兹的《马亚一家》,由任吉生、张宝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 的没落。以马亚家族为中心,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中上层阶级的人物,组成一幅社会生活的长卷。通过这个家庭悲 剧,暴露了贵族阶层生活的保守和腐朽。埃萨•克罗兹通过这部内容复杂,结构巧妙的小说,深入到了贵族阶层和他的 亲朋好友们的世界。在这部小说中,他展示了为君主制效劳的大臣们的狂妄无知,描写了金融资本家无处不在的无形 影响,暴发户令人捧腹的自我吹嘘, 温文尔雅的外交家的荦鄙伎俩,贵族妇女的生活琐事和她们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


《马亚一家》是埃萨•克罗兹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有戏剧性的情节、场面和动作的独具 匠心之作,而且也是对整个葡萄牙社会的概括。为了赋予葡萄牙文学以现代的形式,动用新的修辞手法来代替浪漫主义 令人生厌的陈腐腔调,小说家埃萨•克罗兹付出了艰巨的努力。

最初,埃萨•克罗兹在《葡萄牙新闻报》上发 表了许多连载作品,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这些作品后来都收进题为《粗犷的故事》的集子。

埃萨•克 罗兹把具有日尔曼情趣的浪漫主义作家和波德莱尔的影响带到了葡萄牙,为葡萄牙文学引进了想象不到的大胆形象和 一种受法语影响的新文学语言;而这 一切都旨在通过自然景物的夸张和拟人化来表现他带有泛神论色彩的神秘主义。

埃萨认为,作家要客观地描摹社会现实,以改变这种现实为目的,并为此竭尽全力。他有一句名言:“打倒 英雄!”这句名言概括了他的现实主义小说的ー个基本概念:人是ー个结果,一个结论,是他所处的环境的产物。因此 ,小说家不应该去描写个别和特殊的现象,而应该去描写ー个社会或一个阶层的典型事例。


在葡萄牙文学史上,埃萨•德•克罗兹不仅是新小说艺术的创始人,而且是文学语言和表现 手法的创新者。他在1901年出版的《城与山》有陈凤吾译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1年9月出版。列入“葡萄 牙文学丛书”,夸德罗斯主编。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