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作品译介

发布时间: 2020-06-12 09:08:1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高名凯译有《葛兰德•欧琴妮》(即《欧也妮•葛朗台》,1946年初版,1949年再版)、《两诗人》(1947年初版,1949再版)、《外省人在巴黎》(1947,1949)、《发明家的苦恼》(1947)、《闻人高苗汤》(1949)、《毕爱丽黛》(1946)、《幽谷百合》(1947)、《地区的才女》(1949)、《杜尔的教士》(即《都尔的本堂神甫》)(1946)、《古物陈列室》 (1948)、《雨儿胥•米露埃》(1949)、《老小姐》(1949)、《受人诅咒的儿子》、《杜尼• 玛西美拉》(1950)、《单身汉的家事》(1949)(以上均为上海海燕书店出版)、《钢巴拉》 (1953)、《朱安党》(1954)、《三十岁的女人》、《玛拉娜母女》(1953),《驴皮记》(1952) 和短篇小说集《无神论者做弥撒》(1953)以上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外新文艺出版社还重版了海燕书店的部分版本。


傅雷的巴氏译作有:《亚尔培•萨伐龙》(上海骆驼书店,1946)、《欧也妮•葛朗台》(上海三联书店,1949,1950)、《高老头》(上海骆驼书店,1946、1947)、《夏倍上校》 (上海平明出版社,1954)、《贝姨》(上海平明出版社,1954)、《邦斯舅舅》(上海平明出版社,1952)、《搅水女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978)、《都尔的本堂神甫》(t海平 明出版社,1962、1979)。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自50年代起重版了上述所有的傅译巴尔扎克作品。特別要指出的是,真正使巴尔扎克在中国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的首先应归功于傅雷先生的译本。他译的《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和翻译界的瞩目。巴尔扎克思维复杂,语言厚重,要尽传其精神而不损及汉语的简洁纯净,确系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一大难题。傅雷先生将文学翻译视为ー门独特的艺术,刻意求精,在吃透原著精神,保持原作者的风格和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再创造,终于使巴尔扎克的作品通过汉语也发出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中国人首先是通过朱生豪先生了解了莎士比亚,那么可以说,中国人首先通过傅雷先生了解了巴尔扎克。 .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约从70年代起,巴尔扎克作品的汉译又出现了新的高潮。随之出现了第三代翻译者并日益成熟壮大。这期间全国各地出版社除了重印的外,还纷纷出版了新译的巴氏作品,如梁均译的《人生的开端:卡迪央王妃的秘密》(1979), 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外教组译的《纽化根银行》,郑永慧译的《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被遗弃的女人》( 1983)、《ー桩神秘案件》( 1983),全资平译的《双重家庭》 (1985、1991),韩沪麟译的《幽谷百合》(1986),傅雷译的《妇女研究》(遗译稿,1987), 李金波、黄慧珍合译的《乡村医生》(1982),金志平、张裕禾合译的《改邪归正的梅莫特不可思议的杰作》(1980),李淸安、凯林合译的《莫苔丝•弥尔•私人生活场景之ニ》 (1985),徐和谨译的《交际花盛衰记》(1985),罗新璋译的《两个新娘的回忆》(1984), 郑克鲁译的《家族复仇》(1980)等。此外1990—199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傅雷译文集》15卷,其中11卷是巴尔扎克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大仲马作品译介
  • 下一篇:司汤达作品译介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