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译介

发布时间: 2020-05-03 09:12:0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191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三本托尔斯泰作品的単行本;一是林纾和陈家麟合译的《罗刹因果录》,其中收有《ニ老朝陵》(即《两老者》)、《观战小记》(即《袭击, 一个志愿兵的故事》)、《幻中得道》(即《教子》)、《天使论谪》(即《人依何为生》)、《梭伦格言》、《觉后之言》(即《伊里耶斯》)、《岛仙海行》(即《三隐士》)和《讼祸》(即《放了火难以扑火》);ニ是雪生译的《雪花围》(即《主与仆》);三是朱东润译的《骠骑父子》(即《两个骠骑兵》)。

1916年,上海出版的《小说名画大观》上发表了马君武译的《绿城歌客》(即《卢塞恩》)。

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和陈家麟合译的《社会声影录》,收小说两篇:《尼里多福亲王重务农》(即《ー个地主的早晨》)和《刁冰伯爵》(即《两个骠骑兵》)。《小说月报》还发表了他们两人合译的《人鬼关头》(即《伊凡•伊里奇之死》)。同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家麟和陈大镫合译的《婀娜小史》(即《安娜•卡列尼娜》)和朱世溱译的《克里米战血录》(即《塞巴斯托波尔的故事》)。在周瘦鹃编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俄罗斯之部中则介绍了托氏的小说《宁人负我》(即《上帝看出真情,但不立刻讲出来》)。

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和陈家麟合译的《现身说法》(即《幼年、少年、青年》)。同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周作人译的《空大鼓》(即《工人叶美良和空大鼓》)。

1919年,商务印书馆再次推出林纾、陈家麟合译的《恨缕情缘》,内收两个中篇《波子西佛杀妻》(即《克莱采奏鸣曲》)和《马莎自述生平》(即《家庭幸福》)。此外,他们俩人还合译了《球房纪事》(即《台球记数人的手记》)、《乐师雅路白遺事》(即《阿尔拜持》)和《高加索之囚》,先后发表在1920年各期的《小说月报》上。

北京出版的《新中国》月刊上刊载了耿匡(即耿济之)译的托尔斯泰的《旅客夜谈》(即《克莱采奏鸣曲》等小说)。次年,天津的《大公报》上又发表了耿译的《家庭幸福》。此外,1919至1920年间,北京的《晨报》、《新青年》、《新潮》等月刊,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小说月报》、《新人》、《新的小说》等月刊都译载过托氏的短篇小说。


到五四运动前,托氏作品的译介有三十多种,当时俄国作家作品的总译介数八十种以上,几乎相当于一半,更重要的是,托氏的几种代表作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都在这ー时期被介绍过来,这不能不说是ー个突出的现象。尽管这些早期的译本几乎都是从英文转译过来,译者采用文言翻译,但在帮助我国读者认识托尔斯泰的作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之后,托氏的作品仍然源源不断地被译成中文。1921年,《小说月报》出版了《俄国文学研究》号外,其中载有耿济之写的托尔斯泰评传、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学社编译的“俄罗斯文学丛书”,其中译了一定篇幅的托氏作品。散文作品方面有瞿秋白和耿济之译的《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戏剧方面有耿济之译的《黑暗之势力》、沈颖译的《教育之果》、文范村译的《活尸》;在文艺理论方面有耿济之译的《艺术论》。 同年上海泰东书局也出版了一本《新人》月刊社编译的《托尔斯泰小说集》,由孙锡琪、 邓演存、朱朴、王靖等人翻译。

泰东书局在1921年和1922年分別推出了《托尔斯泰小说》第1集和第2集,由新人社编印。192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棟秋白、耿济之合译的《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学社编译的“俄罗斯文学丛书”和“文学丛书”中又刊载了耿济之译的长篇小说《复法》,杨明斋译的中篇小说《假利券》和邓演存译的剧本《黑暗之光》,田汉和夏衍后来把《复活》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演出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指出的是,耿济之这次《复活》新译本是根据1903年莫斯科“库希涅莱甫”发行的《托尔斯泰文集》第11版译出,其中被删去部分,则由译者之弟耿式之、耿勉之ニ人据毛德的英译本补译。

同年上海梁溪出版社出版了张墨池和景梅九合译的《什侮》。

1924年,上海青年协会书报部出版了胡贻谷译的《灵光的三笑》(托氏短篇小说集)。

1925 年以后,五四时期汹涌的文化思潮稍稍平息,对托氏作品的译介研究有所回落。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百周年之际,高潮再度迭起,维持到1935年纪念托尔斯泰逝世二十五周年之后。较之五四时期,这次托尔斯泰热具有更大的规模,涉及四十余家刊物、报纸、出版机构,发表评论文章100余篇(部)。鲁迅主编的《奔流》1卷7期推出“托尔斯泰专号”,《东方杂志》25卷10期、《小说月报》19卷12期开设“托尔斯泰专栏”,其他刊物也群起效法,一时蔚为大观。

在这ー时期中译出的主要短篇小说集有:温梓川译的《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 (1933),刘大杰译的《高加索的囚人》(1930),王名君译的《乡间韵事》(1934),美道会文学部译的《爱与上帝同在》,中篇小说有顾绶昌译的《伊凡伊列乙奇之死》(1930),长篇小说有由罗洪编译和张由纪、秋长译的《复活》(1934、1938)两种,周笕、罗稷南译的《安娜•卡列尼娜》(1937),郭沫若译的《战争与和平》( 1931 —1933,共三分册)。

20世纪7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先重印了50年代出版的《战争与和平》 (1978)。这部巨著由美国人爱•福特节译成英文,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宝文堂书店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推出了据这同一英文节译本转译成的中文本。

19世纪80年代托尔斯泰的新译或重译的作品有:草婴翻译的《舞会以后》(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ー个地主的早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伊凡•伊里奇的死》(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哥萨克》(漓江出版社,1986),李邦媛翻译的《流亡者》,姜明河翻译的《涅夫佐罗夫的奇迹》(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1985),林楚平据英国艾尔默•毛德的《托尔斯泰作品集》英译本译出的《家庭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陆续推出了17卷《列夫•托尔斯泰文集》。这部文集是我国推出最全的托尔斯泰作品集了。

80年代中国译界把较多的目光投向研究托尔斯泰的作品上,译出的相关作品有: 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由托尔斯泰姐姐等人著的《同时代人回忆托尔斯泰》(上下, 冯连驸、周敏显等译,1984),《托尔斯泰和俄国作家通讯选》(甘雨泽译,1986),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复活的创作过程》(雷德成译,1982)等。其中《同时代人回忆尔斯泰》一书于1992年由启篁重译,书名为《天地有正义:列夫•托尔斯泰传》(上,下,湖南文艺出版社),该书荣获1991年度国家优秀外国文学奖。

20世紀90年代出版托尔斯泰的作品有:《托尔斯泰精选365天箴言》(梁仁译编, 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复活》(力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战争与和平》(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等。

1992—199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推出草婴译的《托尔斯泰文集》10卷,分别为自传体三部曲、中短篇小说(2卷)和长篇小说3部。

1997年,北京外文出版社推出草婴翻译的《托尔斯泰小说系列》八卷本。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