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果戈理的名字最早出现在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鲁迅论果戈理“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他的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后来鲁迅誉他为“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在回忆早年的翻译工作时说过:“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鲁迅还特別赞扬“他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此外,鲁迅对果戈理的思想矛盾及其创作的复杂性等,都有过中肯的分析。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对果戈理的重视。
对果戈理的作品译介得最多的也是鲁迅,早在1934年他为《译文》创刊号译稿时,首先就选译了果戈理的《鼻子》和立野信之的《果戈理私观》。《鼻子》是他抱病翻译的。《果戈理私观》一文,鲁迅认为它虽非精彩之作,但说得很浅近,对读者有参考价值。1935年11月鲁迅又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他开始翻译《死魂灵》, 是应“世界文库”的編者之约。为了译好此书,他“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不但ー字一句,绝不苟且,就是ー个出典,也必定详细考査出处,务求注释清楚。当时他重病 缠身,熬住了身体的虚弱,一直坚持着《死魂灵》第二部的翻译。当此书印出来时,魯 迅已来不及亲自披览了。鲁迅还曾计划组织カ最,共同翻译果戈理的选集,在鲁迅书简中,就有不少讨论翻译出版这个选集的通信。此外,他自己还想翻译果戈理的短篇小说集。原来预定由朝华出版社出版的“朝华小集之三”的《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 就是准备由鲁迅翻译的。后来未能译出。鲁迅还译过斐定的《果树因》、理定的《竖 琴》、雅各武来夫的《十月》、高尔基的《恶魔》,法捷耶夫的《毁灭》、班台莱耶夫的 《表》、契诃夫的《假病人》、《坏孩子》等等。在文学理论方面,则译有卢那察尔斯基的 《艺术与阶级》、《托尔斯泰与马克思》、《托尔泰之死与少年顾罗巴》、《艺术论》、《苏维埃国家与艺术》、《文艺与批评》,普列汉诺夫的《〈论文集(二十年间)〉第三版序》、《车勒芮绥夫斯基的文学观》、《艺术论》等。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在翻译方面,他一生介绍了大量外国作品,除俄罗斯外,还有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芬兰、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日本等国的作品。他的译著中涉及外国作家、理论家、文学史家约380人。他的译文集包括文艺论文集5本,文艺政策集1本,美术史专著1本,文艺随笔集1本,杂文集1本,童话集5本,长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64篇,科学小说2种,剧本2部,童话集ー 部,诗歌10篇,论文30篇,杂文20篇,可谓洋洋大观。
瞿秋白是果戈理作品最早的译者之一。1920年北京曙光杂志发行f他译的《仆御室》。
1921年,贺启明译出果戈理剧本《钦差大臣》,名为《巡按》,收入“共学社俄罗斯文学丛书:俄国戏曲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1年又收入“万有文库第1集,汉译世界名著”。其后又有沈佩秋译本(上海启明书局,1937);耿济之译本(收入《巡按 使及其他》,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芳信译本(名为《钦差大臣》,收入“世界名剧丛刊”,上海国民书店,1941;收入“俄国名剧丛刊”,上海世界书局,1944;海燕书店,1950;作家出版社,1954;收入《外国戏剧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收入《外国剧作选6》,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收入《外国著名戏剧选1》,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中华剧艺社文学部译本(上海文风书店;1942);满涛译本(收人《果戈理小说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收入《塔拉斯•布尔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979;收入《果戈理选集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921年,叶劲风译出果戈理短篇小说《外套》,收入上海农民书局出版的《俄罗斯短篇杰作》。其后有韦漱园译本(收入“未名丛刊7”,未名社,1926;收入“未名社丛书”,上海开明书店,1941;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庄绍桢译本(上海启明书局, 1939);刘辽逸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满涛译本(收入《彼得堡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收入《塔拉斯•布尔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收入《果戈理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收入《果戈理选集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收入《俄国短篇小说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收入《黑桃皇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陈恩冬译本(收入《外国短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收入《外国短篇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