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现在我国书刊上通用的“赫尔岑”三字,过去曾被译为“赫尔詹”、“赫辰”、“赫尔惨”等。亚伊•赫尔岑是作为俄国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被介绍到我国来的。
据阿英考证,我国最早提及赫尔岑的是作家兼翻译家金一。1904年上海镜今书 局出版的金一著的《自由血》,谴责社会的黑暗,宣传S由思想。作者在《赫辰传》一章 中说,赫尔岑“握一枝撑霆裂月之笔,如蛇矛龙剑,而与政府挑战”。除论述赫尔岑的政治生活之外,文中还评介了他的文学著作《谁之罪》,说它和果戈理的《死魂灵》等一样,都是“主张废奴隶论”的,“学者读其书,为之竖毛发”,说这部书“给读者指出了接连不断的家庭悲剧,是由于整个俄罗斯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及其封建奴隶制度造成的”。五四运动以后,郁达夫在1923年《创造周报》第16期上发表了评论文章《赫尔惨》,赞扬他的声音“普遍了俄罗斯的全国,乡村僻邑”,说他办的报刊“俄国的上下,几乎没有ー个新思想家不奉它为宝典”。
赫尔岑的作品于1920年传入中国。该年7月北京新中国杂志社出版的《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第1集里,收有他的短篇小说《鹊贼》,译者耿匡。1939年《译文》新1卷第1期上刊登了巴金译的《回忆二则》。
1947年上海大用图书公司出版了赫尔岑的名著《谁之罪》,译者楼适夷,他是据日文转译的。这部译作后来经过修改、校订与补充,又在上海多次重版。
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喜鹊贼》,译者程雨民,书中共收4篇中篇小说, 除《喜鹊賊》之外,还有《ー个青年的回忆录》、《克鲁博夫医生》和《路过》。1962年同一出版社又出版了同一译者的《赫尔岑中短篇小说集》,共十篇:《天职第一》、《狂人》、《怀畔哀史》、《Aphovismata关于克鲁博夫医生的精神病学理论》、《出于无聊》、 《医生、垂死的人和死人》等。同年,该社还出版了辛未艾译的《赫尔岑论文学》ー书。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报刊杂志上不时有赫尔岑的作品译文、生平介绍及评论文章发表,同时还翻译刊出了苏联学者有关赫尔岑的文章。巴金是我国研究、翻译赫尔岑作品并受其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1928年他初次读到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英译本,深受感动。1954年平明出版社出版了他翻译的《家庭的戏剧》ー书(这一篇和《译文》上发表的两则《回忆》都选自《往事与随想》ー书)。1974年,巴金根据俄文原作并依靠英译本着手翻译《往事与随想》全书。巴金把此事视为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件工作”。1979年10月该书译文第一部问世。巴金说,《往事与随想》是他的“老师”。他在译后记中写道:“……我至今还在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别人的心,用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心鼓舞读者。”《往事与随想》还有项星耀译本,199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于赫尔岑的传记,人民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过契斯诺可夫与普钦则夫合著的《赫尔岑》,臧之远和丁先译自《苏联大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