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別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仔细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作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仅举几例,以引起读者思考,创造性地进行翻译实践。
一、因受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各民族表达相同概念的说法是各不相同的,在不同语言的互译中,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比如说,汉语的“天生有福”,到了俄国人口里便成了“穿着衬衣生下来的”;到英国人那里又成了“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若要德国人说,却是“梳好了头才出世的”。再如汉语成语“ー箭双雕”或“ー举两得”,用法语说相当于“ー块石头打两处”;用英文说是“一石打死二鸟”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俄语说法相当于“一枪打死两只兔子”;德语说法却相当于“ー个拍子打两只苍蝇”。
ニ、在各种语言里,文化个性反映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少语言都有许多以动物为内容或作比喻的习语,但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是互不相同的。英语民族有爱狗的传统,中国人却崇敬龙,中英人民对于这两种动物的心理反应是不完全相同的,这表现在大量的熟语中,这就要求翻译时必须进行适当的转换。如:
1.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to lead a dog's life
2. 瘦得像猴 as thin as a shadow
3. 望子成龙 long to see one's son succeed in life; 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i. e. win success in the world),这是北京外语学院编的《汉英成语词典》给的两条英译:一是意译;ー是直译,但在直译之后仍加了意译或解释,这一增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龙”给英美人的印象是可怕的,根据他们所熟悉的圣经,“龙”是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人心目中“龙”则是神圣、帝王等的象征。
4. as poor as a church rnouse 穷得像乞丐
5. fishing in the air 水底捞月
三、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利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
英语民族的人不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 isn't it? ”之类的话,汉译成“你好哇”也未尝不可,因为根据英美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
同样,在我国早有“民以食为天”这ー吃饭问题最大的思想,因而吃饭问题也就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口头的话题。人们见面时爱问“吃过了吗?” “吃饭了吗?”河南农民在村头田边远远看见路过的陌生人爱说“吸烟吧”、“喝茶吧” 之类的话。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了饭或喝不喝茶,而只是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不啦,不啦”,实际上是个应酬,表示谢谢问话人的关怀或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