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为之作注。此书全本共三卷,按内容分三十六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人物的传闻轶事,从中可以了解到这段动荡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风俗习尚。
《世说新语》约在平安时代传人日本《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是平安时代初期所存的汉籍目录。目录中有“世说十,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的记述,目录卷首题“正五位不陆奥守兼上野权介藤原佐世奉敕撰。 ”藤原佐世任陆奥守是在宽平三年 (891年)至九年(897年)期间,由此可以为《世说新语》传入日本的下限年代作出佐证。《世说新语》在日本的传布与影响,到江户时代达到鼎盛,表现为:一、出现了日本注释和日文译本,读者范围由汉学者扩大到庶民阶层;ニ、由原来文人墨客搜取佳句, 引经据典,发展到对全书的综合研究,大批研究著作问世;三、以《世说新语》为典范,ー批日本世说之类书籍应运而生。据马兴国《〈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一文介绍《世说新语》的日文翻译有如下几种:
一、《世说儿谈》八卷,野雅亮撰,延享三年(1749年)问世。野雅亮偏重经邦济世的作用,精心选择并忠实地翻译了《世说》有关原文(确切地说,选自 《世说新语补》),然后按自己的理解逐条批点。如《世说新语补》“语言篇”的“汉哀帝问郑尚书崇,卿门何以如市。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世说儿谈》译为:“汉哀帝问郑尚书崇,卿门何以如市。对曰:可谓臣门如市,臣心如水。”评点称:“如同水不能改变物体,而可随容器改变自身形状, 崇心迎合他人之心,讨人欢喜,故客人不绝,门亦如市。”
二、《世说逸》于宝延ニ年(1749年)刊行。由于王世贞《世说新语补》传入日本后大为流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反而被冷落了。汉学家冈井考先和大冢孝绰以复兴古世说为己任,共同编译了《世说逸》,该书搜集了被王世贞《世说新语补》删去的 252篇文章,促进了世说的传播。
三、《世说新语补国字解》,宝历十二年(1762年)问世,共5册,撰者平野屋源以贯(1692—1769)。此书是世说的日语翻译尝试,但只译到“言语”篇便中止了。
四、1959年,平凡社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全书》,其中《历代随笔集〉收录了大村梅雄译的《世说新语》。此译本缺“赏誉”、 “品藻”、“排调”、“轻诋”等篇。
五、1964年,筑摩书房出版了《世界文学大系》,在《中国古小说集》里收有川胜义雄等译的《世说新语》。
六、1969年,平凡杜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大系》在第9卷中收有森王树三郎与宇都宫清吉泽共译的《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七、1975—1977年明治书院出版《新译汉文欠系》中收有目加田诚译的《世说新语》上中下3册。目加田诚是中国文学专家,他译此书,第一次把刘注也译了出来。据周一良先生说这是一部很好的译本,不仅理解确切,考订详明,而且其中国语口语译文部分在遣词用字、语言表达方面,既是地道的日语,又充分表达出中国六朝时人们的口吻。时隔千余年,地隔数万里,翻译外国古典达到这样的水平,我认为是极为难能可贵的。”目加田诚是在早稻田大学领导讲读《世说新语》并进行翻译的。“一 位导师领导主持,共同研究一部重要著作,各人在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钻研,定期一起讲解或翻译,最后形成完整的著作或译文。目加田诚先生的《世说新语》译本,也是这样集体合作的结果,既培养了人材,又完成了研究任务。”(《中曰文化关系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