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利玛窦是第一个把中国文化典籍“四书”翻译成拉丁文的西方人,使欧洲人初步了解传统正在起变化的中国文化。他之后, 西方兴起“汉学热”,中国的典籍古书被源源不断地译介到西方。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这是介绍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系统著作。此书大大丰富了中国原有的几何学的内容,得到当时和后世中外学界的高度评价,梁启超誉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利玛窦还与徐光启合译了应用几何著作《测量法义》和《测量异同》,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这是应用算术方面的著作,其中以系统地介绍西洋笔算的部分为最重要。它突破了中国算术囿于筹算、珠算的框框,引迸了自加减乘除法以至开方的笔算方法,并附有练习题。此书中还首次介绍了比例级数。
他陆续出版了多部以中文撰写的书籍,多是西学著作的翻译或编译,如《论交友》,对中国思想伦理传统影响不菲;他多次修订和翻印《世界地图》,所译制的《万国舆图》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明清间先后被翻刻了12次之多,乃至万历皇帝也把这幅世界地图做成屏风,每日坐卧都要细细端看。利玛窦第一次向中国介绍了西方天文学,《乾坤体义》被《四库全书》的编纂者称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继而又和明末大儒李之藻合著《浑盖通宪图说》。从此,对西方天文学的介绍一直是来华耶稣会士的重头戏,乃至明清间历局大部分为传教士所主持。
利玛窦所介绍的表面上似乎大都是纯科学的知识,其实这些科学知识蕴含着西方的宇宙观、哲学观,使中国人开始接触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化。历学虽仍是中世纪的,但其理论对中国来说却完全是异质的。算学则把西方科学逻辑思维方法介绍到中国,而地学则是大航海以来西方新的世界观念的休现,它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利玛窦通过对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使中国固有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模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技等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几乎一贯不变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ー个缺口,使中国知识界在孜孜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ー些新知识、新思想、新领域,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内涵。
但是,由于当时传教士译者利玛窦自身的传教目的和学术偏见,对欧洲文艺思潮以来的新思想、新成就讳莫如深,对当时西方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思想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新学”大多只字未提,介绍到中国的只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大师托马斯•阿牵那的哲学理论,托勒密的地心说,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等所谓“古学”。在译制《万国全图》时,利玛窦甚至违背事实,把中国置于地图中心,以讨好上层官员。不过,瑕不掩瑜,利玛窦的翻译工作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