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四书》外译历史介绍

发布时间: 2019-06-11 09:06:2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在沙皇俄国,《大学》和《中庸》的第一个俄文本,是汉学家梁捷夫(1716—1786)从汉文和满文翻译的。《大学》于1780年出版,附有大量注释和康熙写的前言俄译文。似《中庸》最早的译文是阿列克谢•阿加封诺夫的《忠经,或论忠的书》,由俄罗斯帝国外交委员会译员阿列克谢•阿加封诺夫于1784年译于伊尔库茨克(在开辟该总督区时),出版于1788年。参加第九届驻北京东正教传道团的修士大司祭雅金夫•比丘林(H.Я.Ъичурин, 1777—1853)也翻译了《四书》。比丘林精通汉文、满文、拉丁文和法文。三次获俄国科学院奖,撰有《蒙古札记》《北京纪事》等, 修士大司祭西维诺夫(H.JI.Chbhjuiob, 1798—1871) 1821年参加 第十届驻北京传道团,译有《四书》和《孟子》。到1868年,汉学 家王西里,或瓦西里耶夫(B. П. Васильев, 1818—1900)发表了《论语》的俄译本。在中国的10年进修期间,他掌握了汉语、藏语和梵文,搜集了大量研究资料,于1850年回国。1855年任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语教研究室主任、汉学教授,在西方汉学界,他是系统撰写并出版《中国文学教程》(1880)的首创者。他编译的《中国文逸》附有详细注释,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汉语文学课本之一。1866年,他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80年又当选为院士。他在晩年写道:“可以断言,中国有一切根据将会在智力、エ业和政治的进步上达到最高点。中国人深深地遵重科学原则,他们争分夺秒地渴望学习,……这些都证明,那里可能产生世界文化的高峰。”


1884年,托尔斯泰 写了《孔子的著作》和关于《大学》的两篇论文(末完成),就在这一年,他从英国汉学家理雅谷的《中国经典》中转译了《大学》。1900年11月12 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身体很好。什么都没有写,研究孔子,感到很好,吸取精神力量。我想记下,我现在是如何理解《大学》和 《中庸》的。”(转引自任子峰《托尔斯泰与孔子学说》)对于孟子和墨子,托尔斯泰也进行过研究,在他的日记里载着不少心得。1723年,瑞典的约翰•阿德•贝尔曼(Johan Amdt Bellman)用 瑞典语翻译了一本儒家箴言,收孔子等人的语录80条,是以法国传教士迈克•波陶德(Michael Boutauld)用拉丁文选译的儒家经典为基础翻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道德完善和理想人格的讨论。这也许是瑞典最早的关于中国典籍的翻译,虽然是间接的。


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 1796 —1873)曾参考满文本译过《孟子》。法国传教士韩国英(Pierre Martial Cibot, 1727-- 1780)翻译过《大学》、《中庸》等书。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1-1930)在译出《论语》之后,又译出《孟子》(1916年)、《大学)(1920年)、《中庸》 等。德国剧作家、诗人布莱希特对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虽然持怀 疑态度,但却十分推崇孔子的品行,认为这种品行“容易从外表上去模仿,模仿之后将有益处。"


1839年罗马尼亚的《心思与文报》刊载孔子名言选译,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先秦散文的罗译。


1861年,英国汉学家、伦敦会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 1814—1897)所译的《四书》依次在香港出版了第1巻、第2卷, 称为《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当时,助译人员有其他教士如谌约翰、麦高温、史超活、合信、谢扶利及华人黄胜等。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文体修辞性补偿
  • 下一篇:英汉翻译重译法介绍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