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四书》外译历史介绍

发布时间: 2019-06-11 09:06:2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利玛窦曾将中国《四书》译为西文,寄回本国,国人读而悦之,知中国古书,能识真源,.....皆利子之力也,这是《四书》的拉丁文...


四书


《四书》《五经》之译成西方语言,始于明清之际来中国传教的西方耶稣会士。艾儒略(J. Aleni)在《大西利先生行述》中说,利玛窦 (Matthaeus Ricci,1552—1610)“曾将中国《四书》译为西文,寄回本国,国人读而悦之。知中国古书,能识真源,.....皆利子之力也。”这是《四书》的拉丁文译本(Tetrabilion Sinense de Morbus )。1591年利玛窦奉范利安(Alexander Valignari)之命开始翻译,到 1594年(明万历ニ十二年)完成,或说1593年完成。这部译著已不幸散失。利玛窦说过:“我知我也模棱两可地翻译过几篇文章,拿来为我所用。”一世纪后,古莱神父在出版了自己翻译的孔子部分篇章的时候,也曾这么强调:“翻译目的不在于把中国智慧带给欧洲学者,而是用来当着工具,使中国人皈依基督”(转引自莫里斯•罗宾《近代欧洲的“中国神话”》教士们往往用基督教经院哲学穿凿附会的方法任意诠释中国经典,力图从中找出天主创造世界、灵魂不灭、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件非虚构的依据。例如,他们以《诗经》 中有“皇上帝”,《易经》中有“帝出乎震,”《中庸》中有“上天之裁,无声无具”等语为根据,证明“天主道理,宇宙之内必有一自有无形无像造天地万物之主宰”(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译著提要》)。进而推导出“天主即经言‘上帝’”,“历观古书初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利玛窦《天主实义》)的结论。传教士白晋则走得更远,他从中国古书中索隐,认为《易经》的作者伏羲乃是亚当长子该隐的儿子埃诺。对《诗经•大雅•生民》的开篇:“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天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风,载生载育,时维后稷!”白晋解释说:“当她(指姜嫄)鼓足勇气献上牺牲时,内心充满了崇高的爱的意愿,这种爱来自意欲拯救众生的天上的丈夫,她缓步踏着至亲至爱人的足迹前行,全神贯注地等待她的神圣的意愿的决定。她内心的纯真的祭献之情在上帝踉前散发一股沁人心肺的气味,神灵的美德瞬时便进人她的体内,她那处女的腹中突然感到ー阵骚动,其子后稷就这样孕育在姜嫄腹中了”(转引自许明龙、韩琦《康熙的洋钦差一一白晋》)。经过系列极为繁琐的比照和推导,白晋得出了帝嚳之妃姜嫄便是圣母玛利亚,后稷便是耶稣,而帝嚳只是一个神话人物的代称,并无其人,实指上帝。中国人在远古时代就认识了基督教的全部真理,件将此记载在各种古籍中。但后来由于种种变故,中国人将基餘遗忘了,甚至连祖先留下来的古书也不懂了所以传教士的任务首先在于唤 醒中国人对基督教的记忆(参见同上文)。


利玛窦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16岁中学毕业,入罗马大学攻读法律。1571年入耶稣会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在葡萄牙殖民势カ的支持下,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奉使来中国,起初在广东肇庆传教。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并与士大夫交往,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他曾介绍过ー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他带动下,其他传教士也卷入译介西学的行动,形成明末清初介绍西学的高潮。他还带头向西方介绍中国儒学,《四书》的翻译便是实例。 可惜他的拉丁文《四书》译本,并未出版。


把《四书》译成拉丁文而又出版的是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 (Prosper Intercetta, 1625—1696)和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lg- natius da Costa, 1599~ 1666)。他们合译了《大学》,取名《中国的智慧》(Sopientia Sinica),1662年(康熙元年)用木板刻于江西建昌,后带往欧洲。殷铎泽又将《中庸》、译出,取名《中国政治伦理学》(Sinarum Scientia Politico 一 moralis ) , 1667 和 1669 年(康熙六年和八年)分別刻印于广州和印度果阿,1672年重版于巴黎,书末附有《孔子传》。《论语》的最早译本,也出十这两人之手。


欧洲刊印孔子的著作,是在1687年。这一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ippus Couplet, 1624—1692)在巴黎印行了《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 Sinarum Philosophus),中文标题称《西文四书解》。书中有中国经籍导论、孔子传和《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译文。所译四书中的三书,均是用的殷铎泽、郭纳爵的译本,并附注疏。此书据说是给那些到东方传教的人作参考的,但实际上对教会以外的人也同样有用。译本一出版就引起强烈反响。1688年6月,巴黎的《学术报》」有个叫做柏尼埃 (Francois Bernier, 1620—1688)的写道:“中国人在德行、智慧、谨慎、信义、诚笃、忠实、虔诚、慈爱、亲善、正直、礼貌、庄重、谦逊以及顺从天道诸方面,为其他民族所不及,你看了总会感到兴奋。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文体修辞性补偿
  • 下一篇:英汉翻译重译法介绍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