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2) 主体性误解与客体性误解。如对“远东”(the Far East)、“中东”(the Middle East )的概念,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主观的描述,对于北美来说是来之传统文化的"主观误读”,对于中国、日本与朝鲜来说,是“客观误读”。所以,中国人的校对是把中国的地理位置放在世界地图的中心;澳大利亚是把地图“颠倒过来”(upside-down; downunder) ,让澳大利亚处在正中上方的位置。若把这些“正读”后的地图放在一起可能让人们感到非常奇怪,但人类社的现实就是这样。从太空拍摄的真正地球的照片使全世界看惯了画有经纬度的地球仪的人们惊讶万分,地球是浑然一体的蓝色星球!
(3) 积极或消极的变异解读。“一国两制”在香港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解读。人们是如何看待“企业家与资本家”的呢?有没有 “红色资本家”或是“慈善资本家”之类呢?怎样看待像“全球化”、“联合国”、“WTO”等这样的世界性组织在世界上是有很大分歧的,至少存在正面的理解与负面的看法与理解。
(4) 个人解读偏差。何为人?何为道义?何为“公理”?人类社会为此争吵不休,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各国的“人权标准”、“人文指数”、“生存权利”、“发展权”、“社会体制”、“是非曲折”等,差异如此之大,难以理喻,让人惊讶不己。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世界上各民族无论大小,无论其社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一律平等。各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并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文化权利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
(5) 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他人。忽视他人是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之一。对他人的忽视造成大量的误解,更不用说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如当美国人大谈“人权”的时候,他们喂养的宠物比很多贫穷落后国家的人们吃得好得多。非洲的渔民将打捞的海鱼制成罐头,供应给发达国家的宠物食品市场,而他们的小孩却饥肠辘辘,营养不良。可见,当今世界的“人权”、“人性”、“同情”,也就是这么回事,没有哪个高唱这些现代理念的国家真正想与穷国拉平,共享 现代文明与成果。“人生而平等”也只是一种追求,成为一种现代 的时髦的“口头禅”。当然,说一说也比不说要好得多,能做一点点样子就更好,至少是赞同与支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6) 文字误读与误译是很普遍的现象,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