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图中三角1和2表示原文语篇生成过程:处于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具有认知世界CW1的原作者基于某种原因首先产生语篇构建的意图,初步形成与其思想、意图同一的微观认知世界cw1,并将其与原语语法G1进行复杂的整合心智运作,最终产出原文本T1。这种整合运作可能会涉及复杂的循环往复过程,以达到令作者满意的遣词、造句、谋篇效果。三角3表示在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不可能与原作者的完全一样),具有认知世界CW'的原文读者对原文文本的(成功的)理解过程:原文读者通过文本T1与其认知世界 CW1'复杂的互动整合过程,建构出语篇微观认知世界cw1'。三角4表示作为特殊读者的译者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过程。译者和原语文化内的原语文本读者存在认知世界上的差异。译者作为读者的特殊性表现在他是双语的、双文化的,他的阅读是有特殊目的的。他的宏观认知世界和原语文化中的读者具有较大程度的重合,与原作者的宏观认知世界也有较大程度的重合。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不能把这种 重合当做理所当然的,它是因人而异的,特别是在译者从外语译入母语的顺向翻译的情况下。译者一般会从原语语言和文化的某些视角来解读原语文本,但不可避免会受到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译者的认知世界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文本的语言符号认知线索互动的结果是最终建构起与其认知世界CWt相统一的语篇微观认知世界cwt。译者的这种理解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性和一定的特质性。三角5是译者的表达过程,由于认知活动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和认知世界知识对语言的运用既有解释作用,又有制约作用,这种运用目的语言进行的表达对于译者的理解而言是选择性的,译者对原文文本或其中某局部的理解可能是多重的,而表达时一般会选择最有可能的那种理解。同时,这种表达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与目标读者、目的语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客户、出版商等。 出于理论分析的必要性,很多学者对这个过程的分析都是简化的, 如斯内尔-霍恩比关于文本理解的策略分析和贝尔的五步法(语法分析、概念还原、化繁为简、主旨还原、计划还原)。实际上,情况要复杂得多。4和5这两个过程是动态互动、循环关系,彼此也难以截然分开,涉及判断、推理、修正、确认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运作和心智意向、记忆、联想、隐喻等认知手段。我们用cwt'表示译者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对目标读者认知世界预测等制约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作出选择(基于译者主观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真正选择)构建起来的译文文本T2下的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作为语篇,T2意味着它对于读者而言具有自身的连贯性和它与读者宏观认知世界的统一性。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产生都涉及文本间性的问题,因为原语文化中的文本生成可能含有其他原创文本甚至某些翻译文本的元素,而T2同样如此,任何文本都是处于文本网络之中的。三角6表示目的语文化语境下的译文读者对T2的理解过程:译文读者通过T2与其认知世界CW2'互动整合,建构出语篇微观认知世界cw2'。我们说理想的翻译是实现cw1= cw1' = cwt=cw2',但从根本上讲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所实现的关系只能是:cw1≈cw1'≈cwt→cwt'≈cw2'。翻译实践中也不排除彼此相差较大却又合法的情况。cwt'与cwt的差异是绝对的;有时这种差异部分地源于特定的翻译目的。图1间接说明了原语文化中文本作者和读者、目的语文化中读者、(顺向和逆向)译者的主体间关系,即主体间性的问题。当然,在实践中还可能有其他的主体参与到文本产生和翻译过程中。
图1中三角4和5以前文所述的概念整合过程为内在运作机制。在宏观意义上,每个三角都可视为含有(至少)两个输入空间, 三角4的是原文T1 (input 1)和译者的宏观认知世界CWt(input 2), 二者的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图中未表现出来(实际上是原文语篇T1和译者的宏观认知世界CWt (input 2),二者在ICM和背景知识上的交集),新创空间(emergent space)运作的结果是语篇微观认知世界 cwt。三角5的两个主要输入空间分别是cwt和G2 (AC),还涉及其他输入空间,如Pt和TR,在新创空间中实现T2所指译文语篇的语言形式确定过程。概念整合的最终结果是产出译文T2,这是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相遇,协商的地方。译文读者对T2的理解或者T2微观认知世界的建构主要是三方(原作者和原文,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世界)整合的产物。
以上只是一种宏观性、概念性、理论假设性的翻译过程描述。实际上翻译涉及的概念整合过程远比这种描述复杂得多。即使是某 一个貌似简单的理解或者表达处理也会运用复杂的概念整合心智运作。但对这种心智运作,我们尚不能进行充分的描写。为了具体说明上述分析,我们下面拿已故戴安娜王妃弟弟斯宾塞伯爵(Earl Spencer)在1997年于西敏寺所致的悼词(Eulogy for Princess Diana) 里的第一句话和一个可能的汉语译文来看上述主要的几个方面。
I stand before you today,the representative of a family in grief in a country in mourning before a world in shock.
今天,我站在大家面前,代表着一个悲伤的家庭;此时此刻,全国哀悼、举世震惊。(或:今天是一个全国哀悼、举世震惊的日子;作为一个悲伤家庭的代表,我站在大家面前。)
CW1:讲话人宏观认知世界是“现实世界”(宏观语境,如历史、文化、社会、语言等因素)在其心智中的反映及形成的ICM和背景知识系统。
cw1:英语语篇微观认知世界(表达意图和具体话语情景,如与讲话现场受众、气氛等因素相关的ICM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