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译者在心智上建构的语篇连贯性表征,亦即认知世界中的语篇表征,是进行语篇翻译主要的认知基础。语义的表征是一个抽象、普遍的概念和关系集,包含由读者理解的分句所表达的全部思想。和语篇翻译中理解原文的过程一样,生成译文语篇的过程也是以体验认知为基础、以概念整合为根本运作机制,在三个世界的互动中实现的,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编码-解码过程。理解和表达也是处于互动关系之中的。因此语篇翻译分析离不开对翻译中两种语言所涉及的三个世界,尤其是多重认知世界的分析。
用语言创建文本涉及交际者对一系列可选项的知识。这涉及三个顺序:①把没有定型的“想法”转换成概念,将这些概念组织成命题(即语义知识);②把命题投射到具体语言的分句生成系统中(句法知识);③在实际交际情境中将分句组织成话语和文本。翻译基本循大致相反的顺序。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涉及语篇解读和写作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译者进行的阅读和写作与一般的阅读和写作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译者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条件、原文本的语言结构和话语结构、译者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这些方面都包含在译者的认知世界,即其ICM和背景知识之中。从语篇语言世界构建上看,翻译和写作的一个不同就是,原文中衔接手段一般而言会翻译出来,而写作需要作者在文本中创建衔接手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翻译就一定比写作容易。
以图1表现语篇翻译的主要过程(主要是三角4和5表示的部分)。
CW1—原作者宏观认知世界;cw1—原文语篇微观认知世界;G1—原文语法;T1—原文本-语篇(徽观语言世界);CW1'—原文读者宏观认知世界; cw1'—原文读者语篇微观认知世界;CWt —译者宏观认知世界;cwt—译者语篇微观认知世界;G2—译文语法;AC—能动性选择(agency-based choice); Pt 一翻译目的;TR—目标读者;T2—译文文本-语篇(微观语言世界);CW2’一 译文读者宏观认知世界;cw2'—译文读者语篇微观认知世界;双箭头线一动态互动过程
图1 翻译过程:认知世界与语篇的互动整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