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认知、语言和文化

发布时间: 2019-03-13 08:56:5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认知又形成了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认知是现实和语言的中介,现实通过认知这个中介对语言发生作用,认知发展到一定程...


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现实一认知一语言”。人对现实的感知形成了其认知的基础,认知又形成了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认知是现实和语言的中介,现实通过认知这个中介对语言发生作用,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语言,现实、认知、语言是依次决定的关系;语言对现实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以认知为中介,即语言对认知、认知对现实产生反作用。这个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无论从历时还是共时来看,语言不是处于真空中的孤立现象, 而是一个文化系统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密不可分。关于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这里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也就是人类学上的文化概念。客观事体可以“体现”文化,但这种“体现”也是通过人的体验认知为中介的。对个人而言,文化是后天学得的而非遗传的知识。文化也从人的言行中“体现”出来。文化和社会密切相关。海姆斯提到,文化涉及人类生活 受社会制约的所有方面。古德恩纳认为,社会文化涵盖了一个人为了能够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以恰当的方式与该社会的其他成员打交道而必须知晓的或相信的一切,而且必须以这种标志社会成员所属关系的方式行事。与通过生物遗传方式得到的东西不同,文化方面的东西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得到的,因此他认为,尽管有一定相对性,文化是一种最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它不是一种 客观物质现象,不是由物体、人、行为,或者情感构成,而是人们头脑中的东西,而对某文化的人来说,文化涉及的客观物质现象只是这种认知模式的物质表现而已。格林在古德恩纳的观点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中某个人为了能够判断作为社会角色的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或偏离对他们的期待,也为了使他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对他的期待,而需要了解、掌握并感受的一切——除非他打算承担由于偏离这种期待而带来的后果。斯内尔-霍恩比分析了以上观点后总结说,文化是一种知识、能力和感知的总和,文化与行为和事件有直接关系,文化还依赖于期待和规范,不管是对于社会行为的期待和规范还是关于语言使用的期待和规范。认知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本身 由构成知识的心智结构构成,相关的知识就是世界知识。对整个文化系统而言,文化是这种知识的总和,对个人而言,文化特征是识 

别他的文化归属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方面。从认知上看,语言、文化存在于人的心智之中,文化是一种认知模式,语言和文化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因此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所以,如果把认知语言学的 “现实一认知一语言”概括写为“现实一认知一文化”也是大致成立的。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