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语言变体与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3-06 08:59:1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敬请赐教。

给我们提点意见吧。

给咱出些点子吧。


先生无须填表。

你不用填表。

甭填表啦。


他信心百倍地说。

他很有把握的说。

他蛮有准儿地说。


上面这些实际例子说明了人们因不同环境和身份而应当采用的语言变体。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人们在社交中就会碰钉子。


在文学翻译中,原作的各种人物之间的对话常常是因语境不同、身份不同、教养不同的情况下展开的。因此我们应当注意每个人物形象的身份及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在转换时,运用语言变体来把握住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适当采用,可以增添作品的地方特色,有利 于场景和人物的描写。周立波先生写《暴风骤雨》用了不少东北方言,而写《山乡巨变》则用了不少湖南益阳方言,结果使作品更真实、更感人。在文学翻译中,地方变体也不可忽视。


翻译文学著作,如同演戏,首先要进入角色。正如翁显良先生所言,要做到"如听其语,如见其人:听而闻其心声,见而识其品格。不同的是:演员须进入自己要演的角色,译者却要进入剧中所有的角色。千人千面,千面千腔;倘若不能进入角色, 译成千面一腔,化千为戏就化为乌有。”

凡成功的文学翻译家,不仅注意到原著的意旨、情感,也注意到语言变体的灵活运用,因而像导演一样,确能做到使自己译作中的人物形象千人千面,千面千腔。


任何一种语言,其本身就是由各种变体的结合体。语言要适合社会场合,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说要掌握好一种语言,也就意味着要掌握好该语言的共核和所有语言变体。那么,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因此,我们强调译者对两种语言的基本功,也就意味着译者要掌握好一两种语言的共核和变体。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修辞与文学翻译
  • 下一篇:语言风格与文学翻译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