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3. 鼻衄与衄血
衄血 :凡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证 。包括 眼衄 、耳衄 、鼻 衄、齿衄 、舌衄 、肌衄等,以鼻衄 (鼻出血 )为多见 。其病因病机不外火与虚 :肝火 、胃火 、风热犯肺 ,热毒 内蕴 、肾精亏虚 ,气血两亏等 可导致衄 血。ISN中将衄血 和鼻衄 都译作 epistaxis显然不妥 。epistaxis定义为 :to bleed from the nose or a nose bleed即流鼻血 。因此,将衄血译作 epistaxis是 以偏概全了 。衄血译作 bleeding from apertures or subcutaneous tissue似乎比较妥当 。
4. 雷头风
雷头风 ,是以头痛如雷鸣响,面起核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由风邪袭于外 ,或内有痰热生风所致 。ISN中译作 thunder—headache,看此译名只知其为头痛 ,而不知其病因和头面部起核块的症状 ,故此处不如用字对字的异化翻译 thunder
headwind。而因其并无唯一对应的西医病名所以只能采用直译的方法 。事实上ISN中将头风 、偏头风 、边头风的翻译都直接用了西医的对应病名而缺少了直译的中文病名 ,明显与其指导原则不相符 。
5. 狐惑病
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 、肛 (或外阴)溃烂 ,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 。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 ·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日 :“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 ,恶闻食臭 ,其面目乍赤 、乍黑 、乍白。蚀于部则声喝 ,一作嗄 。甘草泻心汤主之 。”朱肱日“狐惑与湿皆虫症 。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 ,蚀人五脏及 下部 。”可见 ,狐惑多因感染虫毒 ,湿热不化而致。亦作狐 (或虫)。 ISN中将其译作 throat-anus-genital syndrome,缺少了直译且作为西医对应词也不妥当。此处狐惑并不按其字面意思表示为狐妖所蛊惑 ,所以直译也不妥当,个人认为用音译 huhuo disease后加西医病名Behcet's syndrome比较妥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