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总体来说,达尔文的语言并非完全平易。既有科学的、雄辩的陈述,也有优美的、引人入胜的笔触(如散文《贝格尔号航行记》),还有幽深的、对当时宗教思想抗衡的表述。要驾驭达尔文的文字,译者需要有超强的功力。
(二)参考多语译本
达尔文著作博大精深,文体风格多样,除了科学论著外,还有通信集、传记和散文。大量的科学论证,对自然界的细微描述和对宗教问题的阐释和抵触,所有这些,既有与一般科技文体相同之处,也有达尔文本人在所处时代下形成的其他文体。为求充分理解,叶笃庄除反复钻研原文(英文)外,经常参阅达尔文著作的日译本、德译本和汉译本(方梦之,1991)。不同文种译本的对比研究,使他得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准确把握原文的精妙。
在《物种起源》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两书中都提到《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据考证,达尔文所谓的《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就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早在18世纪,巴黎出版的《中国纪要》11卷中介绍《齐民要术》及明代邝璠的《便民图纂》的养羊技术。达尔文在著书过程中阅读了法文版的《中国纪要》中有关中国科技的章节,并且通过此书了解了《齐民要术》中关于人工选择的思想,予以引用并高度评介(叶笃庄,1991)。为此,叶笃庄在翻译以上两书时,不得不核对古书,因为回译要求原汁原味,不能按照原文依葫芦画瓢。对此,叶笃庄深有感慨地说:“做翻译工作,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叶笃庄,1991)
(三)术语
术语是某一特定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术语的意义必须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具有单一的理性意义和感性色彩,它是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定义和规律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有力工具。在叶笃庄翻译达尔文之前已有一批现成的术语可供使用,但有的表述不确,需要斟酌。马君武翻译的《达尔文物竞篇》和《达尔文天择篇》这两个单行本所用的术语,如“物竞”、“天择”、“天演”、“物种”等,都是沿用严复在《天演论》中所创译的术语。但进化论的早期翻译受日文的影响,所用的“遗传”、“变异”、“杂交”等术语,显然来
源于日本的有关著作。从严复的《天演论》到马君武的《物竞篇》、《天择篇》,都是将Natural Selection译为“天择”,将Struggle for Existence译为“物竞”。但《动物进化论》则分别直接使用日文译语:“自然淘汰”和“生存竞争”。此后一个时期,这几个术语曾同时使用,后来“物竞”这个术语渐渐为“生存竞争”所代替,而“天择”则与日译“自然淘汰”相结合,成为“自然选择”。Struggle for Existence 主要指生物种类为生存而进行的激烈竞争,所以日译“生存竞争”更符合原意,予以采用。Natural Selection有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的双重意义。日译“自然淘汰”偏重于“淘汰”,而少了“保留”之意,所以译为“自然选择”更符合原意。(叶笃庄,199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