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2. 约定俗成
这是说某些专有名词的译法,如果已经沿用多年,广泛流行(即已成为习俗),那末即使现在看来不够妥当,也不必标新立异,另订译名。“莫斯科”原是根据英语里“Moskow”的发音译出的,没有必要按俄语里的发音改译为“莫斯克哇”。同理,“弗洛仑斯”不必按意大利语里“Firenze”的发音改译为“翡冷翠”,“幕尼黑”也不必按德语里“Muechen" 的发音改译为“门森”。
另一种情况是外国一些专有名词原来已由中国人根据当地发音译成汉语,而后这些名词又被当地人译成英语,但其发音有出入。这时,根据英语译成汉语时,应采用汉语中原有的固定译名。例如 “Bombai”译为“盂买”(不译“邦贝”);“Saigor译为“西贡”(不译“赛贡” );"Bandung"译为“万隆”(不译“班东”)。
在科技术语里也常包含有专有名词。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 这些专有名词应采用通行的译法。例如"Erinell hardness" 通常译为“布氏硬度”,不要译为"布里内耳硬度”或“勃氏硬度” ; "Edison effent" 应译为“爱迪生效应”,不可译成“艾狄逊效应”。同样,国外比较著名的科学家都巳有固定的译名(如牛顿、 伽里略、爱因斯坦、巴甫洛夫等),不可译成其他同声字。
3. 准磅音译
这一条是说音译时首先要掌握原文(不一定是英文)以及汉语的标准发音。
就原文的发音而言,首先要分清该专有名词是英语或外来语, 而后査找出它的发音。英语里有些字母在一定场合下是不发音的,必须如以注意。例如"Knoop" 应译为“努普”,而不可译为“克努普”。
以汉语发音而论,就是要用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来翻译外语专有名词的发音,而不能夹杂有地方方言的发音。例如英语里的 “Bin”译成汉语里的标准音,应为“宾”。如按上海话的发音来译,就成为“贫” 了。
综合上述三条原则,在翻译人名和地名时,应当先查阅人名字典、地名字典和有关专业技术词典,按通行的译法加以译出。找不到通行译名时,再按“英汉译音表”进行准确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