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德莱顿、蒲柏、加尼特等人的翻译活动

发布时间: 2023-12-07 09:30:1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德莱顿的成就并不局限在文学领域,他在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领域的成就同样卓越不凡。他翻译出版了朱文纳尔和佩尔休斯的讽刺诗、...


英国在17至19世纪三百年的时间里延续了自己的翻译传统。圣经翻译在17世纪结出了硕果,《钦定本圣经》成为又一部翻译经典。1611年,国王詹姆士一世下令组织54名(实际为47名)学者翻译的著名的《钦定本圣经》出版,这成为英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翻译事件有浓厚的宗教背景,国王想借翻译消除国内宗教派系之间在《圣经》阐释方面产生的分歧,避免冲突的升级和恶化。它一出版便以其高质量和优美的语言而成为经典作品,三百多年来一直被奉作《圣经》的标准译本,对英语文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这次翻译活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权威性、组织性和专业性,与《七十子希腊文本》的翻译过程十分相似。在翻译方法上,《钦定本圣经》的翻译使用的是通俗的英语,目的是让更多的英国人有机会接触“上帝的福音”。在这次翻译的组织者看来,如果使用了人们无法理解的语言,那么“就像雅各深井旁的孩子,想喝水却没有水桶或其他什么东西来取水”。这说明《钦定本圣经》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倾向于比较自由的翻译,而不是刻板的逐字翻译,因为后者会降低译文的可读性,影响译本的传播和接受。

如果说《钦定本圣经》的翻译延续了西方宗教翻译的传统,那么17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批翻译家所做的丰富的文学翻译实践,则促进了各民族文学的互相学习。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莱顿。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出生于英格兰北安普敦郡的奥德温克,从幼年时代开始,他就在威斯敏斯特学习古典文学和语言。1650年,德莱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四年后毕业即开始从事戏剧和诗歌创作。1660年,英国封建王朝复辟,德莱顿写诗赞美国王,从此以后他的诗歌和戏剧创作便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于1668年被封为“桂冠诗人”。自1660年开始,德莱顿就诗歌和戏剧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内容丰富,见解精辟独到,因此被誉为“英国文艺批评之父”。德莱顿在诗歌、戏剧、文学评论、史学等诸多领域的建树成就了他生前在英国文学界、知识界享有的崇高威望,他被推崇为这个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史家还把他所处的时期称为“德莱顿时代”。其实,德莱顿的成就并不局限在文学领域,他在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领域的成就同样卓越不凡。他翻译出版了朱文纳尔(Juvenal)和佩尔休斯(Persius)的讽刺诗、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也翻译出版了维吉尔的《伊尼特》(Aeneid),这些是他最主要的译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即1700年,德莱顿还翻译出版了《古今寓言集》(Fables Ancient and Modern),该书内容为奥维德、乔叟和薄伽丘等人作品的译述。在翻译思想方面,德莱顿更是卓有建树。18世纪英国译坛一改上个世纪自由翻译的译风,开始倾向于比较忠实的翻译,译自其他欧洲国家的译作开始增多,如英法之间的互译。法国的知识分子对英国文学投入了热情,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如伏尔泰等人就多次来到英国,对英国文学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在这个世纪的翻译家中,蒲柏是翻译实践领域的杰出代表。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