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对翻译实践来说,翻译批评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这里包括澄清一些认识问题、对翻译策略及其应用进行各种层面上的探讨等等。翻译批评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翻译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翻译研究类论文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说明了翻译批评在指导翻译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翻译作品质量不高,除去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以外,译者本身对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认识模糊,对翻译质量缺乏鉴别能力,甚至以捉襟见肘的语言功夫勉为其难,无疑是内在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说积极的翻译批评实际上是对译者的一种爱护,这并非夸张,亦非矫情,何况对所有的译者来说,翻译水平的提高都是无止境的。良好的翻译批评氛周必然产生建设性的效果,有利于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翻译作品的质量。
翻译批评对翻译理论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翻译批评在借助翻译理论的同时,又会以自己针对实际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丰富翻译理论的内容,促进翻译理论的发展。这一点已经为翻译研究的发展史所证明。
翻译批评的社会意义是很明显的。无论是表扬和推介优秀译作,还是批评劣质译本,都既是对原作和原作者的维护,也是对读者权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译者的警示和教育,因此都是在履行翻译批评的社会责任。
出于种种原因,和鉴赏、褒扬相比,批评要困难得多,直言不讳的批评就更为困难,然而对提高译者的识别能力、维护原作者和读者的权益来说却又最为需要、最为有效。孙致礼先生曾以其一贯的坦率作风对近年来我国翻译批评软弱无力的原因予以深刻的分析,并与20世纪50年代诚恳、直率的批评风气做了对比,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繁荣,永远离不开翻译批评的鞭策和推动。”事实的确如此。一段时间里,我国翻译市场一度出现几乎失控的乱象,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以无视学术和职业道德的浮躁心态为背景,出现了多例用抄袭、剽窃、拼凑等恶劣手段谋取名利的所谓译作,给翻译市场带来了一股乌烟瘴气。富于社会责任感的翻译界和出版界人士忍无可忍,奋起回击,版权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公开市场上的情况有一定好转,翻译界也对此提高了警惕。
如:从事英诗汉译多年的黄杲先生而对自己的译诗被人剽窃,愤怒地著文反击,楚至大先生也对诗歌翻译中的抄袭现象多次指名道姓地予以严厉抨击。又如,司汤达的《红与黑》译本在一段时间内竟然达到了十几种之多,其中不乏抄袭、拼凑而成的“李鬼”,许钧对此做了无情的揭露。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电影版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上的时候,字幕打出“翻译:王天红”,然而经笔者仔细核对,片中对白译文竟与朱生豪的译文极为相似,这究竟是出于对为文者基本道德的无知,还是有意拿自己的声誉赌一把,真是令人费解!然而这种情况在影视界出现并不止这一例,有的甚至涉及国家级电视台,形成了一种需要综合治理的现象,在这种氛围中的翻译批评只能艰难前行,但既为翻译界中人,这份责任恐怕是难以放弃的。
对这些恶劣行为予以抨击,其效果应该还不只限于制止这些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和理应恢复的学术传统、学术规范、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规范也会逐渐建立起来。作为正面成果之一,这一点对我国翻译界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比如,为了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译本,复译、重译本对前译本有所参考、借鉴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参考、借鉴以什么形式出现、经过什么样的程序予以认可比较合适,还需要翻译、出版、版权等各有关方面的研究和确认,翻译批评在这方面是可以提供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