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简述神话宗教对中西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2-10 09:23:3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无论是古典的神话,或是中世纪的宗教,都令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地位,与神的关系,身后的出处等等。


西方文化的三大因素——希腊神话、基督教义、近代科学一—之中,前二者决定了欧洲的古典文学。无论是古典的神话,或是中世纪的宗教,都令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地位,与神的关系,身后的出处等等。无论是希腊的多神教,或是基督的一神教,都令人感觉,主宰这宇宙的,是高高在上的万能的神,而不是凡人;而人所关心的,不但是他和旁人的关系,更是他和神的关系,不但是此生,更是身后。在西方文学之中,神的惩罚和人的受难,往往是动人心魄的主题:以肝食鹰的普罗米修斯,推石上山的薛西弗司,流亡海上的尤利西斯,堕落地狱的浮士德等等,都是很有名的例子。相形之下,中国文学由于欠缺神话或宗教的背景,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人间的文学,英文所谓secular literature,它的主题是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而非“天人之际”的。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文学里没有神话的成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工触地,本来都是我国神话的雏型。燧人氏相当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羲和接近西方的阿波罗。然而这些毕竟未能像希腊神话那样蔚为大观,因为第一,这些传说大半东零西碎,不成格局,加起来也不成其为井然有序互相关联的神话(mythology),只能说是散漫的传说(scattered myths),不像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诸神,可以表列为宙斯的家谱。第二,这些散漫的传说,在故事上过于简单,在意义上也未经大作家予以较深的引申发挥,作道德的诠释,结果在文学的传统中,不能激发民族的想象,而赢得重要的地位。《楚辞》之中是提到不少神话,但是故事性很弱,装饰性很浓,道德的意义也不确定。也许是受了儒家不言鬼

神注重人伦的人世精神的影响,《楚辞》的这种超自然的次要传统(minor tradition of supernaturalism)在后来的中国文学中,并未发挥作用,只在部分汉赋,嵇康郭璞的游仙诗和唐代李贺卢仝等的作品中,传其断续的命脉而已。在儒家的影响下,中国正统的古典文学——诗和散文,不包括戏剧和小说—一始终未曾好好利用神话。例如杜甫的“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只是一种装饰。例如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只是一闪简短的想象。至于《古诗十九首》中所说“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简直是讽刺了。


至于宗教,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更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儒家常被称为儒教,事实上儒家的宗教成分很轻。祭祀先人或有虔敬之心(不过“祭如在”而已),行礼如仪也有ritual的味道;可是重死而不重生,无所谓浸洗,重今生而不言来世,无所谓天国地狱之奖惩,亦无所谓末日之审判。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先人根本没有所谓“原罪”的观念,而西方文学中最有趣最动人也最出风头的撒旦(Satan,Lucifer,Mephistopheles or the Devil),也是中国式的想象中所不存在的。看过《浮士德》、《失乐园》,看过布莱克、拜伦、爱伦坡、波德莱尔、霍桑、麦尔维尔、史蒂文森、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9世纪大家的作品之后,我们几乎可以说,魔鬼是西方近代文学中最流行的主角。中国古典文学里也有鬼怪,从《楚辞》到李贺到《聊斋》,那些鬼,或有诗意,或有恶意,或亦阴森可怖,但大多没有道德意义,也没有心理上的或灵魂上的象征作用。总之,西方的诱惑、谴罚、拯救等等观念,在佛教输人之前,并不在于中国的想象之中;即使在佛教输人之后,这些观念也只流行于俗文学里而已。在西方,文学中的伟大冲突,往往是人性中魔鬼与神的斗争。如果神胜了,那人就成为圣徒;如果魔鬼胜了,那人就成为魔鬼的门徒;如果神与魔鬼互有胜负,难分成败,那人就是一个十足的凡人了。不要小看了魔鬼的门徒,其中大有非凡的人物;浮士德、唐璜、阿哈布、亚伯拉德,都是杰出的例子。中国文学中人物的冲突,往往只是人伦的,只是君臣(屈原)、母子(焦仲卿)、兄弟(曹植)之间的冲突,西方固然也有君臣之间的冲突,不过像汤默斯·贝凯特(Thomas Becket)之忤亨利第二和汤默斯·莫尔(Thomas More)之忤亨利第八,虽说以臣忤君,毕竟是天人交战,臣子站在神的那一边,反而振振有辞,虽死不悔,虽败犹荣。屈原固然也说“虽九死其犹未悔”,毕竟在“神高驰”与“陟升皇”之际,仍要临睨旧乡,恋恋于人间,最后所期望的,也只是“彭咸之所居”,而不是天国。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中文名词的应用
  • 下一篇:中国古典诗的“寿而不耄”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