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90年代中期,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后,台湾世界书局于1996年推出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约15集)。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值得ー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又出版了几种莎氏全集,真可谓永远的莎士比亚。1998年译林出版社经过五年时间的筹划准备终于推出一套增订本《莎士比亚全集》(八卷集)。这套全集仍以朱生豪先生译本为基础,又约请专家学者重译莎氏历史剧和诗歌作品,这些专家和学者都是国内的莎士比亚专家。如裘克安当年是有名的“浙大才子”,后来去牛津大学深造,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任外交部顾问。他注释的莎剧原文単行本有很大影响。他花费了多年心血撰写的莎士比亚年谱,也作为附录收入了译林版莎集。何其莘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导,他留学美国时的博士论文 《莎士比亚在中国》使国际莎学对中国的莎学研究刮目相看。中央戏剧学院的沈林教授是英国利物浦大学莎士比亚学院的硕士、博士。他偏重在文化历史的背景上研究莎剧。北京大学英文系辜正坤教授又译又校,他是中国自己培养的英国文学博士,学养深厚。还有学贯中西的孙法理教授,中英语文的古典功底都非常好。索天章也是位德 高望重的老译家。在接受出版社约译时他已的届八旬,他说,“我虽已封笔,但译莎士 比亚我愿意干。”刘炳善教授是位多产学者,他泽的莎剧十分耐读。这支高质量的翻译队伍保证了这套增订本全集的质量。
这套增订本《莎士比亚全集》有两大特点:ー是“全”,ニ是“新”。说它“全”,因为 它收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责的亲成》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 《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说它“新”,因为在校、 译中吸取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士作品的本来面目。
2001年5月方平主编和主译的《新莎士比亚全集》(十二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在此之前,台湾猫头鹰出版社已引进此书,并于2000年11月在台北举行发布会。这是ー套以诗体译莎士比亚诗剧的全集。方平在《新莎士比亚全集》的后记中说,新全集的努力目标是试图以更接近于原作体裁风格的译文,以新的戏剧样式,结合着现代莎学研究成果的新的理解和阐释一争取做到给爱好莎剧的读者以耳 目一新的感觉。”ー卷《早期喜剧》(阮坤、方平译),ニ卷、三卷《喜剧》,四卷、五卷《悲剧》(以上均为方平译),六卷《罗马悲剧》(汪义群译),七卷《历史剧》(方平、吴兴华 译),八卷《历史剧》(覃立岚译),九卷《历史剧》(方平译),十卷《社会问题剧》(阮坤、 方平泽),十一卷《传奇》(方平、张冲译)十二卷《侍歌》(方平译)。方平的合作者阮 坤、汪义群等人采用并发展了孙大雨和卞之琳的方法,用一种白话格律体完成了莎剧中所有素体诗从英文到中文的移植。附录中的大量说明,关于各个剧本的内容、版本、 写作年份、取材来源等,大大增加了该全卷的学术价值。此外,200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全集》(上、下两册),书名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2002 年,ヒ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莎士比亚戏剧》(10卷本),这两套书均为老版重印。
在莎士比亚的评论研究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出版过ー些介绍性的著作和文章。30 年代开始,文化学术界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西方、苏联、东欧学术界有关莎士比亚的评论,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始对莎士比亚的评论和研究。十月革命后,苏联学者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优秀传统,以马列主义为武器,批判吸收西方莎学的成果,对于莎士比亚的时代、生平.、思想,创作进行了新的探讨。
1986年,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北京、上海同时举行。这次莎剧节,实乃中国莎剧演出队伍之总检阅,上海的莎剧有三十多部,其中包括ー批过去从未上演过的 剧目。剧种有话剧、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有的剧团还用英语、蒙语或藏语演出, 真可谓琳琅满目,色彩缤纷。这种情况,在全世界任何ー个非英语国家中都是罕见的。 这次活动带来了“莎翁热”,使华夏文化与欧州文明进ー步得到沟通,发掘了我国戏剧的深厚潜力,同时也开拓中国戏剧的表演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