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1943年10月,重庆国风书店出版由茅盾先生主编的“国讯文艺丛书”中也有ー种 《钢铁》中译本,译者为弥沙,这个译本,抗战胜利后也曾重新出版。
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种笔名为“多人”的译本。
80年代后,梅益的译本又由外国文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1989年,1993年又多次再版。
1991年,福建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郑松生的译本。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第一集是梅益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集是王语今、孙溪合译的《暴风雨所诞生的》和书信演讲稿等。1996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马海燕等根据俄文3卷本《H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集》第一卷(青年近卫军出版社1989年版)译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97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了李雨钱的译本,列入韩作黎主编的“中外传世文学名著必读文库”外国文学卷。其后,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王志冲根据新版俄文本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书约30余万字。王志冲是个身患多种疾病,腰部以下关节都难以弯曲的残疾人。他是躺在床上,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译出的。1990年,南京少儿出版社出版过石维民等縮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据出版界学人的统计,新中国成立后,销量最大的文艺小说有《青春之歌》等17部,其中译作只有一部,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书从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的短短三年中,销售量计达207万册,而1980年10月至1986年11月的6年间,仅人民文学、外国文学和广东人民三家出版社就印了 65.8万册。1989年团中央为了给青年人树“人生的路标”选出了10本必读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赫然居于榜首,90年代末随着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台播出后,这部小说在各书店又成了抢手书,据估计,这部小说至少发行了500万册,小说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ー问题为书名,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即保尔的成长绝非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是在“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吴运铎在《把一切献给党》一书中讲“远在1943年春天,在伟大的整风运动中,党就号召我们学习保尔•柯察金的优秀品质,努力提高党性程度。不久从淮南《抗战报》的ー个同志手里借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那是淮南仅 有的-本,经过多人的手,书连边已卷起。虽然由于战争的艰苦,灯油越发越少,灯草也从三根減少到一根,保尔•柯察金仍然跟我一起守着微弱的灯光,度过了好几个夜晩。在那火焰一般绚丽的生命的光辉照耀下,我真正感到自己的渺小,但我也毫不气馁地鼓励自己,应该不愧为他的一个朋友和同志。”翻译家李偯民在《关于翻译〈牛虻〉的ー些回忆》中讲述自己中学时代就被梅益译本“深深地迷住了,这是我当时最爱读 一部翻译小说。由于梅益同志那优美、热情的译笔充分表达了原著的精神,更使这部小说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小说的影响还渗透到其他文艺表现形式。1948年哈尔滨北麟书店出版了班达连柯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译者乌兰汗),同年哈市教联话剧团将它搬上舞台,受到青年观众热烈欢迎。1950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中国首都北京以强大的演出阵容把《保尔•柯察金》呈现给广大观众。此剧连演多H,场场爆满。当时《人民曰报》、《新华月报》、《中苏友好》杂志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号召青年向保尔学习, 廖承志撰文《演出〈保尔•柯察金〉的意义》,孙维世撰文《奥斯特洛夫斯基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形象成了我国投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几代人的光辉榜样,60年代和80年代该剧再次被搬上首都舞台。90年代末又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受到广泛的赞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也有多种译本。最早的是重庆读书出版社于1943年1月出版的王语今译本,1950年再版。1947年上海潮锋出版社出版了禾金的新译本,1949年10月再版。1951年和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先后出版了方羽和纪欣的译本,纪欣的译本名为《暴风雨的女几》。
除长篇小说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短篇小说、讲演、书信等也都相继译成汉语发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及其亲属、好友、同代人的回忆录在我国也均有译文,深受读者欢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