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作品的译介

发布时间: 2020-05-24 09:12:5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但这两部小说却影响了我国几代革命青年,对他们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但这两部小说却影响了我国几代革命青年,对他们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处女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国的翻译和多次再版可谓ー帆风顺,但在本国的问世却颇费周折。


1932年2月的一天,《青年近卫军》编辑部里来了一位老人,他的腿有点跛,手里拄着ー根拐杖。他一进来就自我介绍说姓费杰尼奥夫,一边便棒上一大摞手稿。稿件第一页上写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面是作者的名字: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稿件里还附有ー张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写的对本稿的书面意见。


费杰尼奥夫指着书面意见书对科洛索夫编辑说,我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这种说法。我可能对文学作品缺乏很好的鉴赏力,但凭我多年的经验,我敢说,这本书对青年团的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着他介绍了作者的情况,后来得知,费杰尼奥夫是这部小说中ー个重要的人物——烈杰尼奥夫的原型。正是他在疗养院里同保尔•柯察金下棋,正是他,鼓励柯察金拿起笔杆来表现自己的一生。


科洛索夫读了一遍意见书,执笔人对全书多有指责,认为作者缺少艺术修养,小说主人公没有典型性,脱离生活云云。当晚,科洛索夫开始阅读原稿,ー页页,一章章,科洛索夫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他认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是当代文学所热切期望的那种作品。虽然小说中有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题,但作品的结构,主人公的性格,小说人物的语言、形象都是真实的、成功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出了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操。于是,几天后科洛索夫登门拜望奥斯特洛夫斯基,商定改稿、修定事宜,两个月后,这部小说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连续刊登了四期,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去世,他的名字就传到了中国。1936年上海潮锋出版社即出版了由段洛夫、陈非璜根据日译本转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前有作者的自传和《我怎样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戈宝权的《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彼得洛夫斯基的序言,以及《译者的几句话》。同一出版社于1939、1940、1946年三次再版。


该书影响最大的当推梅益的译本。1938年春,八路军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把纽约国际出版社1937年出版的阿历斯•布朗译出的此书英译本交给梅益(梅益当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与夏衍一起办报)时说,党组织认为这部作品对我国读者,特別是年轻的读者很有教育意义。希望把它译成中文。梅益当时办报忙,译书只是起早贪黑,日子艰难,买稿纸的钱完全靠从牙缝里省出来,虽然生活条件苦,但受保尔艰苦奋斗精 神的鼓舞,他克服困难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1942年上海新知书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了这部书,后来在张家口、江苏淮安、大连等新华书店出版了这部小说,在解放区广为流传,不少青年读了这部小说后,从中得到启迪,奠定了革命的人生观。 


梅益的译本除了全国各地许多版本外,还有1948年哈尔滨兆麟书店出版的白刃据此改写的缩写本;1949年沈阳东北书店出版的中耀缩写的通俗本,这个版本1949 年后也曾多次出版。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肖洛霍夫作品译介
  • 下一篇:法捷耶夫作品的译介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