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辜正坤先生指出写文章或著书的三种境界:述、批、创。“述”的境界是初级的境界,多半是表现为介绍或梳理的理论,包括翻译或编译或以自己的话宣传西方人的理论;“批”是进一步的境界,表现为批评前贤的理论,推翻千古陈说,或考据出他人注意不到的地方; “创”被许多人看做是最高一级的境界,表现为独出机抒、无所依傍、 创建自成一家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甚或更晚一些时期,因为国人对外界尚不了解,即使是一些高校外语教师或研究人员,对西方翻译理论也是所知甚少,所以大量的译介为我国译界吹进了一股股强劲的春风,但到了21世纪,在世界翻译大会即将在我国召开前夕,我们就必须尽快转人到第二和第三种境界,否则不仅别人瞧不起我们,就连我们自己也会感到汗颜难堪的。为此,笔者 认为我们似乎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 加强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著书立说的能力,使之尽量与国际上通行的规范接轨。我们切不可小视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要使自己的著作立足于世,重要的是看能否在理论上做到严谨、创新、有深度,在写作上除语言精练、论理充分、逻辑性强外,还要“条分缕析地架构有机系统的能力”(引文同上)。我们的著作之所以在国外传颂的不多,除理论建构问题外,很大一方面 可能是我们的写作及阐述向题的方法不合西方人的思路。在严谨论述问题上技不如人,即使理论火花再多,说不明白,也只能犹如流星,一闪而过,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不用说有什么传世之作了。
(2) 加强理论修养。此处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与翻译理论相关各跨学科的理论修养,使之能融会贯通,围绕翻译理论问题更全面多维度展开论述;二是要借用西方分析、论证方法,深入浅出、精密而有条理地推衍,使之所论之理,无论委婉或曲直,都能言之有物,不使过于抽象,而是形象与抽象说理,有机结合,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加强理论修养中,我们既要摆脱“昔日那种支离破碎的、经验型、感想式的只言片语的评论模式”,又要避免不符合国情的空泛外国译论,要从国情出发,“构建现代认识论,发展科学翻译研究”。
(3)我国近几年虽然推出几部有力度传统翻译理论著作,似乎还不够,还有许多重要理论和人物无人涉及。所以,我们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若把论文或专著用外语推出,相信在世界范围内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4)中青年翻译理论家、翻译博士正在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他们是中国翻译理论向世界传播的生力军。去年由一批博士撰写的较高质量的“翻译新论”丛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该丛书首发式2005年岁末在南京大学的胜利召开,吸引了全国翻译界近八十多位学人,即将毕业的博士还在陆续推出他们的专著,这无疑将把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这方面的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