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所带来的启示与困惑

发布时间: 2019-07-30 08:47:2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2.2 丰富了研究模式

翻译活动本身就是在跨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它涉及两种文化的 对比研究和互动关系。翻译过程不单纯是语言层次上的解码和编码 过程,而是涉及原语和译入语两种文化以及译入语文化语境中诸多 因素的一个非常复杂的交往行为。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模式以原语文本为中心,对字、词、结构、语法等层面进行静态的、微观的、封闭的、内部的研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建构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和密切,这种单纯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研究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力已经显示出不足。


而此时,西方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成果及方法给予翻译研究以很大启迪,翻译研究转而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而且是文化模式的转换,把研究重点从原语文本转移到译语文本,从历史、文学、政治等多种角度切入,对译者、文化语境、译文可接受性等方面 进行动态的、宏观的、开放的、外部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翻译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在消除文化歧视、促进文化平等交流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文化研究模式增加了翻译的研究维度,是语言学研究模式的有益补充。


3. 文化转向带来的问题

翻译和文化的确有着天然的牵连。翻译研究借用文化研究的模式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要警惕另一种倾向,就是文化研究的泛化。一味强调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用文化研究指导甚至取代翻译研究会导致翻译研究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并最终丧失其独立学科的属性。


文化转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模糊了对翻译本体的研究。翻译固然是在跨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以交流为目的的活动,但这一活动本身是通过语言的转换实现的,而且文化的影响也是通过语言体现的。引入文化视角有助于解释语言的选择,探讨语言决策的结果和原因,但这些研究无法取代语言本身在翻译研究中的文本中心地位。


语言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学习语言的工具,语言学科学的方法论能够增加翻译研究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而文化研究能够从宏观层面解释翻译现象,揭示制约翻译活动的文化因素。翻译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就是借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文化研究成果建构翻译研究所需的分析模式,对翻译进行内在和外在“双重解读”。


翻译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多元化领域,需要有多种途径和研究模式。文化转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研究模式,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活力,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建设。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转向亦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它将翻译研究的独立学科属性泛化为无学科属性,消解了翻译本体论的研究,并带来研究的主观化倾向。正确的做法是以语言学理论为手段,通过翻译策略分析来参透翻译活动背后蕴涵的文化实质,使得语言学和文化研究更好地为翻译研究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