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从认知世界的角度看常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发布时间: 2019-04-21 08:45:4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据以上背景信息,这一小段就具有了一定的语义独立性,可作为一个文本来分析。以“宏观到微观”为主导的宏观-微观互动的语篇分析策略来解读原文和以“逐句处理+句间衔接+整体加工”的语篇翻译策略来构建译文,这些都离不开认知世界分析,尤其是语篇本身涉及的ICM分析。这里的分析同任何的语篇分析一样涉及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结构、逻辑推理程序、概念整合过程等。为简化分析过程,这里我们只对几个要点进行概念性的分析。句(1)的词语、词尾的曲折变化、句法结构等语言形式和我们的已知信息[I指女主人公Jane (简),也是自传体语篇内的叙述者],能使我们建立一个认知的框架,I成为我们的认知视角,句中的(till) after sunrise 所激活的认知模型和(till) sunrise是不同的,所指的时间存在差别。句中 skirted (fields and hedges and) lanes 似乎与我们的关于 skirt 和 lanes的ICM相矛盾(沿着小径的边缘走?),但是我们看不出作者选用这个搭配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因此我们可把它理解为“沿着小径走”。句(2)使用了三种时态来表示时间关系。从这些时态标记可知believe和know都是在I写句(2)的时候发生的,were发生在过去,had put on在这个过去的过去。这些分析主要与语言ICM 有关。本句用冒号引出前半句隐含问题的答案,这是冒号前后两部分的逻辑关系。这里还涉及我们的经验和百科知识: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侯,夏天早上露水很多往往预示着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国也存在这种情况)。句(3)使我们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I当时没有注意美好的大自然。我们一般都会欣喜地观察周围美好的景致。作者在句(4)给出一个回答:句中He是无标记的,引出的整句话是一个隐喻,我们在文本内会很容易地理解句(4)的喻义及它和前文的关系。句中scaffold的所指模糊性因后面的the block and axe-edge而消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原文文本具有很好的语篇性,虽然句(4)没有使用明确的衔接手段与前三句联系起来,但是在认知世界中是连贯的。原文的语句组可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具有概念成分上的照应性,命题发展的索引性,语用推理上的顺应性,激活的语篇信息在心智上具有链接性,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因此这个文本具有连贯性,能够在认知上成为语篇。同时, 我们也看到,对语篇概念结构和关系结构的认知建构不仅涉及了语 篇内部因素,还涉及了语篇语言世界外部的百科知识、文化因素和 情景因素以及经验等,这一切都对语篇微观认知世界的建构做出了贡献。下面基于以上分析来看两个译文。

在译文V1中,句(2)译文没有体现原文的时间关系,“今天”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句(4)中,“是不会注意到路旁微笑的花朵”,读来有生硬感;“他想得只是……,只是……,只是……”三个“只是”不宜连在一起,他们之间是排斥关系,一个就够或干脆不用。在译文V2中,句(1)的“挨着田野、树篱、小路的边缘往前走没有做出必要的结构调整。句(1)拆开后,把“太阳出来了” 放入句(2)实无必要,而且把它置于句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认知参照点的作用,对句(2)有负面影响,因为句(2)显然是作为心 理活动的描写。句(4)的“怎样被扔进坟墓”从信息激活的角度看与原文有显著差别。原文“the grave gaping at the end”在读者认知世界中可能激活整个动作过程“坟墓张口→人死了→人被扔进去→坟墓闭口”,原文突显了第一阶段,译文突显的则是第三阶段。从语篇认知世界建构方面看,这两个译文显然都和原文语篇存在相似度差距。原文语篇很好地运用了词语纽带、逻辑纽带、语法纽带等显性衔接手段和认知隐性连贯手段。如果欲构建与原文具有较佳认知相似度的译文,可根据“逐句处理+句间衔接+整体加工”的策略并结合上述译文译为: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